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冬小麦磷硒营养互作效应研究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硒元素的生物学功能第10-12页
        1.1.1 硒对人体及动物的生物学作用第10-11页
            1.1.1.1 抗氧化作用第10页
            1.1.1.2 提高免疫功能第10页
            1.1.1.3 促进蛋白质形成第10-11页
            1.1.1.4 硒的防癌抗癌作用第11页
        1.1.2 硒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第11-12页
            1.1.2.1 提高植物环境胁迫抗性第11-12页
            1.1.2.2 调控光合、呼吸和叶绿素合成代谢第12页
            1.1.2.3 有效拮抗重金属毒性第12页
    1.2 土壤中的硒第12-14页
        1.2.1 土壤中硒的含量及分布第12-13页
        1.2.2 土壤中硒的形态及其有效性第13-14页
    1.3 植物中的硒含量及吸收转运第14-17页
        1.3.1 植物硒含量及分布第14-15页
        1.3.2 植物体内硒的存在形态第15页
        1.3.3 植物对硒的吸收及转运第15-16页
        1.3.4 影响植物吸收硒的因素第16-17页
    1.4 施用硒肥对农作物产量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第17页
    1.5 硒与磷、硫及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关系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0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0-23页
    3.1 试验材料和地点第20页
    3.2 试验设计第20页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20-22页
    3.4 数据分析与作图第22-23页
4 结果分析第23-46页
    4.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时期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第23-26页
        4.1.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时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3页
        4.1.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时期气孔导度的影响第23-24页
        4.1.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时期胞间CO2浓度的影响第24-25页
        4.1.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时期蒸腾速率的影响第25-26页
        4.1.5 小结第26页
    4.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第26-28页
        4.2.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4.2.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第27-28页
    4.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硒、磷吸收的转运的影响第28-35页
        4.3.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28-31页
            4.3.1.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28-29页
            4.3.1.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器官硒迁移系数的影响第29页
            4.3.1.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器官硒累积量的影响第29-30页
            4.3.1.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植株总硒累积量的影响第30-31页
            4.3.1.5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部位硒累积量分配比例的影响第31页
        4.3.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磷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第31-35页
            4.3.2.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4.3.2.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器官磷迁移系数的影响第32-33页
            4.3.2.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各器官磷累积量的影响第33-34页
            4.3.2.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植株磷累积总量的影响第34页
            4.3.2.5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植株各器官磷累积量分配比例的影响第34-35页
            4.3.2.6 小结第35页
    4.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不同赋存形态硒含量的影响第35-41页
        4.4.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有机态硒含量及其所占总硒比例的影响第35-36页
        4.4.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结合态硒含量及所占总硒比例的影响第36-37页
        4.4.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多糖结合态硒含量及其所占总硒比例的影响第37-38页
        4.4.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核酸结合态硒含量及所占总硒比例的影响第38-39页
        4.4.5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四种蛋白态结合硒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4.4.6 小结第40-41页
    4.5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4.5.1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Fe、Mn、Cu、Zn、B、S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4.5.2 小结第42页
    4.6 磷硒互作对土壤不同形态硒含量及所占土壤总硒比例的影响第42-46页
        4.6.1 磷硒互作对土壤不同形态硒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4.6.2 磷硒互作对土壤不同形态硒含量所占土壤总硒比例的影响第43-44页
        4.6.3 籽粒硒含量与土壤不同形态硒含量相关系数分析第44-45页
        4.6.4 小结第45-4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6-51页
    5.1 结论第46页
    5.2 讨论第46-51页
        5.2.1 影响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因素及磷硒互作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6-47页
        5.2.2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磷、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第47-48页
        5.2.3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硒赋存形态及含量变化的影响第48-49页
        5.2.4 磷硒互作对冬小麦籽粒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5.2.5 磷硒互作对土壤不同硒形态含量及变化的影响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ABSTRACT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标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施氮量和播种量互作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植株氮浓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