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1 植物开花诱导及其调控研究 | 第12-16页 |
1.1.1 光周期调节植物开花转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1.2 温度与花芽分化 | 第13页 |
1.1.3 自主途径与植物开花调节 | 第13-14页 |
1.1.4 GA途径与植物开花调节 | 第14-15页 |
1.1.5 其它开花诱导因素 | 第15-16页 |
1.2 陆地棉开花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16-17页 |
1.3 FPF1基因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GhFLP5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25页 |
2.1 材料 | 第18页 |
2.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1 组织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第18-19页 |
2.2.2 反转录合成cDNA | 第19-20页 |
2.2.3 GhFLP5克隆 | 第20-21页 |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3.1 GhFLP5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21-22页 |
2.3.2 不同物种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的序列比对分析 | 第22-24页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GhFLP5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 第25-30页 |
3.1 材料 | 第25页 |
3.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25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取样方法 | 第25页 |
3.2.2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25页 |
3.2.3 qRT-PCR | 第25-2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3.3.1 GhFLP5的空间表达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3.3.2 GhFLP5的时间表达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3.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GhFLP5的启动子分析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应答 | 第30-34页 |
4.1 材料 | 第30页 |
4.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30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4.2.1 启动子分析 | 第30页 |
4.2.2 激素处理与取样 | 第30页 |
4.2.3 RNA提取与反转录 | 第30页 |
4.2.4 qRT-PCR | 第3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4.3.1 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30-32页 |
4.3.2 GhFLP5对外源激素的应答 | 第32-33页 |
4.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GhFLP5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 第34-45页 |
5.1 材料 | 第34页 |
5.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34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4-40页 |
5.2.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4-36页 |
5.2.2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6-37页 |
5.2.3 拟南芥种植与蘸花法转化 | 第37-38页 |
5.2.4 拟南芥阳性植株筛选 | 第38页 |
5.2.5 阳性株系的PCR鉴定 | 第38-39页 |
5.2.6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 第39页 |
5.2.7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39页 |
5.2.8 qRT-PCR | 第39-4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5.3.1 阳性株系的鉴定 | 第40-41页 |
5.3.2 转基因拟南芥中GhFLP5的表达量检测 | 第41页 |
5.3.3 35S::GhFLP5株系的表型观察 | 第41-42页 |
5.3.4 35S::GhFLP5株系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42-43页 |
5.3.5 35S::GhFLP5株系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43-44页 |
5.4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