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7-10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 第11-17页 |
2.1 爱国主义 | 第11-14页 |
2.1.1 爱国主义的内涵 | 第11页 |
2.1.2 爱国主义的要素与范畴 | 第11-13页 |
2.1.3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第13-14页 |
2.2 爱国主义教育 | 第14-17页 |
2.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 第14页 |
2.2.2 世界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 第17-21页 |
3.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 | 第17页 |
3.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 第17-21页 |
3.2.1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 第17-18页 |
3.2.2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18页 |
3.2.3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 第18-19页 |
3.2.4 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一个个案:江南大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27页 |
4.1 江南大学学生爱国意识及其教育的现状 | 第21-23页 |
4.1.1 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 第21页 |
4.1.2 学生对祖国的了解程度 | 第21-22页 |
4.1.3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实施爱国行动 | 第22-23页 |
4.2 影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教育现状的主要因素 | 第23-27页 |
4.2.1 社会因素 | 第23-24页 |
4.2.2 学校教育 | 第24-25页 |
4.2.3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25-27页 |
第五章 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 第27-39页 |
5.1 要坚持科学的理念 | 第27-29页 |
5.1.1 坚持层次性 | 第27-28页 |
5.1.2 坚持外灌与内导相统一 | 第28-29页 |
5.1.3 坚持增强爱国理性和培养爱国情感相结合 | 第29页 |
5.2 要拓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 第29-33页 |
5.2.1 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精神” | 第30页 |
5.2.2 国防教育 | 第30-31页 |
5.2.3 现代意识教育 | 第31-32页 |
5.2.4 忧患意识教育 | 第32-33页 |
5.3 要保证教育的实效性 | 第33-39页 |
5.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 | 第33-35页 |
5.3.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 第35-36页 |
5.3.3 实现教育途径多元化与教育手段现代化 | 第36-3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
2.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调查问卷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