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声明 | 第3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20页 |
1.3 本科题选题的依据 | 第2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索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 第22-39页 |
2.1 悬索结构的静力分析 | 第22-25页 |
2.1.1 基于连续化假定的悬索结构静力分析方法概述 | 第22页 |
2.1.2 自重作用下索的轴向力和形状函数 | 第22-25页 |
2.2 悬索的动力学建模及特性 | 第25-38页 |
2.2.1两端固定悬索的动力学建模 | 第25-28页 |
2.2.2 悬索动力学行为的线性化分析 | 第28-34页 |
2.2.3 悬索各项参数对系统频率的影响 | 第34-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索-梁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9-48页 |
3.1 索-梁耦合系统的简化模型 | 第39-44页 |
3.1.1 平面内索梁结构的基本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39-41页 |
3.1.2 索与梁的运动微分方程推导 | 第41-44页 |
3.2 斜拉索微分方程的一维约化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索-梁耦合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48-61页 |
4.1 Galerltin法处理 | 第48-49页 |
4.2 多尺度法求解近似解 | 第49-52页 |
4.3 耦合系统解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5页 |
4.4 数值计算及分析 | 第55-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