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2.1 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8-20页 |
2.1.1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 第18页 |
2.1.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第18-19页 |
2.1.3 第三部门力量的发展壮大 | 第19-20页 |
2.2 治理理论内涵解析 | 第20-23页 |
2.2.1 治理理论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治理理论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3 治理理论与统治 | 第21-22页 |
2.2.4 中国语境下的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3 教育公共治理 | 第23-25页 |
2.3.1 教育公共治理内涵 | 第23-24页 |
2.3.2 教育公共治理特征 | 第24-25页 |
2.4 行政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4.1 行政 | 第25页 |
2.4.2 行政化 | 第25页 |
2.4.3 高校行政化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高校行政化的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3.1 高校行政化的具体表现 | 第28-31页 |
3.1.1 学术事务行政化 | 第28-29页 |
3.1.2 行政级别行政化 | 第29页 |
3.1.3 人事任免行政化 | 第29-30页 |
3.1.4 资源分配等级化 | 第30-31页 |
3.2 高校行政化的成因 | 第31-33页 |
3.2.1“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 | 第33-36页 |
3.3.1 制约高校自主办学 | 第33-34页 |
3.3.2 增加高校办学成本 | 第34页 |
3.3.3 影响高校平等竞争 | 第34-35页 |
3.3.4 制约高校发展创新 | 第35页 |
3.3.5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国内外高校去行政化的探索及启示 | 第38-46页 |
4.1 国内高校去行政化探索 | 第38-41页 |
4.1.1 南方科技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38-39页 |
4.1.2 吉林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39-40页 |
4.1.3 北京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 | 第40-41页 |
4.2 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经验 | 第41-44页 |
4.2.1 美国高校治理模式 | 第41-42页 |
4.2.2 德国高校治理模式 | 第42-43页 |
4.2.3 日本高校治理模式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对策 | 第46-60页 |
5.1 转变政府角色 | 第46-49页 |
5.1.1 治理视角中的政府 | 第46-47页 |
5.1.2 合理定位政府与高校关系 | 第47-48页 |
5.1.3 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 第48-49页 |
5.2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 第49-52页 |
5.2.1 推进高校“管评办”分离 | 第49-50页 |
5.2.2 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 | 第50-51页 |
5.2.3 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 第51-52页 |
5.3 转变高校治理理念 | 第52-54页 |
5.3.1 破除“官本位”思想 | 第52页 |
5.3.2 树立自主自治观念 | 第52-53页 |
5.3.3 树立治理理论观念 | 第53-54页 |
5.4 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制 | 第54-58页 |
5.4.1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 第54页 |
5.4.2 重构高校内部管理体系 | 第54-56页 |
5.4.3 创建有效的高校监督机制 | 第56-57页 |
5.4.4 加强与第三方组织交流合作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