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2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般资料 | 第11页 |
·月经后期的诊断标准 | 第1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2页 |
3、病情分度评分标准 | 第12-14页 |
·量化评分标准 | 第12-14页 |
·病情分度标准 | 第14页 |
4、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方药选择 | 第14页 |
·服药方法 | 第14-15页 |
·疗程 | 第15页 |
5、观察指标 | 第15页 |
·诊断性观察 | 第15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15页 |
6、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16页 |
·综合疗效判定 | 第15-16页 |
·调周效果评定标准 | 第16页 |
·基础体温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7、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8、结果 | 第16-22页 |
·疗效评定结果 | 第16-20页 |
·综合疗效评定 | 第16-17页 |
·调周效果评定 | 第17-18页 |
·基础体温改善效果评定 | 第18页 |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18-19页 |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 第19页 |
·治疗前后基础体温积分比较 | 第19-20页 |
·相关因素分析与疗效的关系 | 第20-21页 |
·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第20-21页 |
·患者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 第21页 |
·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第21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30页 |
1、立法依据 | 第22-30页 |
·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理论基础与立法原则 | 第23-26页 |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立法原则 | 第25-26页 |
·组方原则 | 第26-28页 |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综述 | 第35-57页 |
1、中周法的临床运用 | 第35-50页 |
2、中周法的实验研究 | 第50-52页 |
3、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