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对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框架第10-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2.3 理论支持第12-13页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3-1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页
    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结构第17-26页
    3.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第17-19页
    3.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第19-21页
    3.3 社会支持网络内部成员互动频繁第21-24页
    3.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同质性高第24-26页
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与利用度第26-38页
    4.1 物质支持网络第27-30页
        4.1.1 日常生活的补贴第27-29页
        4.1.2 资金借贷第29-30页
    4.2 情感交往支持网络第30-36页
        4.2.1 社交娱乐第31-33页
        4.2.3 情感倾诉第33-36页
    4.3 工具性支持网络第36-38页
5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问题讨论第38-40页
    5.1 初级社会关系——物质、就业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第38页
    5.2 次级社会关系——情感倾诉和外出交往的主要对象第38-39页
    5.3 从初入城市到稳定发展:地缘关系向异质性网络的转变第39页
    5.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利用度低第39页
    5.5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弱关系稀缺第39-40页
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工介入第40-44页
    6.1 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第40-41页
    6.2 社会工作介入第41-43页
        6.2.1 工作目标第41页
        6.2.2 社工介入模式第41-43页
    6.3 研究不足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附录第45-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贫困家庭儿童成长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小帆(化名)的个案工作为例
下一篇:北京两类户籍流动群体的社会融合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