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陆桥经济理论 | 第16页 |
2.1.2 地缘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2.1.3 运输通道理论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2.2.3 综合述评 | 第22-23页 |
3 新亚欧大陆桥及新疆货物贸易的发展概况 | 第23-35页 |
3.1 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发展概况 | 第23-28页 |
3.1.1 新亚欧大陆桥的基本现状 | 第23页 |
3.1.2 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营状况 | 第23-26页 |
3.1.3 新亚欧大陆桥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2 新疆货物贸易发展概况 | 第28-35页 |
3.2.1 新疆货物贸易规模 | 第28-30页 |
3.2.2 新疆对外贸易依存度 | 第30页 |
3.2.3 新疆货物贸易方式 | 第30-31页 |
3.2.4 新疆货物贸易商品结构 | 第31-33页 |
3.2.5 新疆对外贸易地理分布 | 第33-35页 |
4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的理论和现实影响 | 第35-40页 |
4.1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的影响机理 | 第35-37页 |
4.1.1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发展的前向效应 | 第35-36页 |
4.1.2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发展的溢出效应 | 第36页 |
4.1.3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 | 第36-37页 |
4.2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的有利影响 | 第37-40页 |
4.2.1 新亚欧大陆桥使新疆的贸易区位优势得以实现 | 第37页 |
4.2.2 新亚欧大陆桥使新疆的转口贸易条件得以实现 | 第37-38页 |
4.2.3 新亚欧大陆桥使新疆的贸易发展有了新机遇 | 第38-40页 |
5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货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40-42页 |
5.1.1 对贸易引力模型的合理改进 | 第40-41页 |
5.1.2 自变量的选取 | 第41-42页 |
5.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42-44页 |
5.2.1 样本国家的范围 | 第42页 |
5.2.2 数据的来源 | 第42-44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4-49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5.3.3 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3.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9-50页 |
6.2 改善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的思考 | 第50-51页 |
6.2.1 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50页 |
6.2.2 改善口岸和通道运输环境 | 第50-51页 |
6.3 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发展新疆货物贸易的建议 | 第51-53页 |
6.3.1 加强各国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 第51页 |
6.3.2 积极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建设 | 第51-52页 |
6.3.3 发展中欧班列,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