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6-9页 |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6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6-8页 |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8页 |
| (四)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9页 |
| 一、《赵州南山大法藏寺碑》录文 | 第9-18页 |
| 二、董贤与董氏家族 | 第18-19页 |
| 三、董贤进京做法事迹考 | 第19-23页 |
| 四、洪武毁佛与永乐崇佛 | 第23-25页 |
| 五、“阿吒力”之音译 | 第25-26页 |
| 六、明代“阿吒力”的地位和影响 | 第26-37页 |
| (一) 阿吒力的地位 | 第26-28页 |
| (二) 阿吒力的影响 | 第28-37页 |
| 七、明代“阿吒力”与显教的关系 | 第37-41页 |
| (一) “阿吒力”受显教的影响 | 第37-40页 |
| (二) 云南显教受“阿吒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八、明代“阿吒力”与藏密的关系 | 第41-43页 |
| 九、“阿吒力”寺院的田产 | 第43-45页 |
| 十、法藏寺碑的书法艺术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