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一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四) 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 研究视角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 行刑社会化与社区矫正的概念 | 第15-23页 |
(一) 行刑社会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15-17页 |
1 行刑社会化的概念 | 第15页 |
2 行刑社会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3 行刑社会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16页 |
4 行刑社会化的现实价值及实施标准 | 第16-17页 |
(二) 社区矫正的概念及作用 | 第17-20页 |
1 社区矫正的界定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2 社区矫正和传统的劳教制度的比较 | 第18-19页 |
3 社区矫正作为司法改革提出的重要内容的意义 | 第19页 |
4 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对于社区矫正的作用 | 第19-20页 |
(三) 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 | 第20-23页 |
1 行刑社会化是社区矫正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20-21页 |
2 社区矫正促进了行刑社会化的发展 | 第21页 |
3 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刑罚体系 | 第21页 |
4 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在现行司法制度下的弊端 | 第21-23页 |
三 西方国家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的实践及其借鉴 | 第23-28页 |
(一) 国外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的形态 | 第23-24页 |
1 人权保障制度 | 第23页 |
2 开放式处遇制度 | 第23-24页 |
3 社区服务 | 第24页 |
4 出狱人保护制度 | 第24页 |
(二) 有关国家和地区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的新发展 | 第24-28页 |
1 美国 | 第24-25页 |
2 英国 | 第25-26页 |
3 俄罗斯 | 第26页 |
4 日本 | 第26-27页 |
5 香港地区 | 第27-28页 |
四 行刑社会化及社区矫正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8-38页 |
(一) 我国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28-30页 |
1 司法体制改革的环境 | 第28页 |
2 行刑社会化的现状 | 第28-29页 |
3 社区矫正的现状 | 第29-30页 |
(二) 云南省W监狱罪犯行刑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1 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2 监禁刑服刑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三) 行刑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 现有的法律框架和行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2 来自传统观念的挑战 | 第33页 |
3 监狱布局和规模的不合理和分类简单 | 第33-34页 |
4 监狱教育改造罪犯时间短,效果差 | 第34-35页 |
(四) 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1 社区矫正法律不完善 | 第35页 |
2 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 社会认同度低 | 第36-37页 |
4 专业性人才匮乏 | 第37-38页 |
五 我国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及完善 | 第38-47页 |
(一)监狱行刑观念的转变和布局调整的合理化 | 第38-39页 |
1 重视罪犯的人权保障 | 第38页 |
2 调整监狱布局,简化监狱职能 | 第38-39页 |
3 加强对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实施效能的监督 | 第39页 |
(二) 行刑社会化制度的构建 | 第39-43页 |
1 推行累进处遇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2 创新教育改造模式 | 第40-41页 |
3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分类体系 | 第41-43页 |
(三) 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的具体方案 | 第43-44页 |
1 改革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2 构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模式,培养社区矫正的环境 | 第44页 |
(四) 出狱人保护 | 第44-47页 |
1 出狱人保护制度的建立 | 第44-45页 |
2 出狱人保护组织和体系的建立 | 第45-46页 |
3 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