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铁论文--原材料论文--燃料论文

神府煤-Ⅲ制备的含铁型焦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2页
    1.1 钢铁行业的地位及高炉炼铁的资源、能源与状况第10-17页
        1.1.1 钢铁行业的地位及高炉炼铁技术发展趋势第10-12页
        1.1.2 铁矿石分布及现状第12-14页
        1.1.3 炼焦煤及非焦煤的资源分布及现状第14-16页
        1.1.4 钢铁行业的环境压力第16-17页
    1.2 高炉低碳技术发展第17-19页
        1.2.1 日本神户制钢的 HPC 无灰煤生产技术第17-18页
        1.2.2 美国钢铁公司 CASP 碳合金技术第18页
        1.2.3 型焦技术第18-19页
    1.3 高炉实现能量和环境负荷最小化的原理第19-25页
        1.3.1 高炉炼铁过程第19页
        1.3.2 高炉内部结构和主要冶金反应第19-23页
        1.3.3 高炉节焦和 CO2减排的原理第23-25页
    1.4 高反应性焦炭研究现状第25-28页
        1.4.1 国外研究状况第25-27页
        1.4.2 国内研究第27-28页
    1.5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28-32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第32-44页
    2.1 实验原材料第32-33页
    2.2 试样制备设备第33-38页
    2.3 试样的制备第38-40页
        2.3.1 含铁型煤试样制备第38页
        2.3.2 CIC 试样制备第38-40页
    2.4 试样分析与表征第40-44页
        2.4.1 压溃强度测定方法第40-41页
        2.4.2 组织分析方法第41-43页
        2.4.3 CIC 的热重分析方法第43-44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第44-54页
    3.1 含铁型煤和 CIC 压溃强度随 AMP 含量的变化第44-46页
    3.2 AMP 含量对含铁型煤、CIC 微观组织影响第46-50页
        3.2.1 含 9%AMP 的含铁型煤及其 CIC 的微观组织形貌第46-47页
        3.2.2 AMP 含量对 CIC 形貌的影响第47-50页
    3.3 含铁型煤及 CIC 的物相(XRD 表征)第50-52页
    3.4 AMP 含量对 CIC 气化反应起始温度的影响第52-54页
        3.4.1 0%AMP CIC 的 DSC 曲线第52页
        3.4.2 不同 AMP 含量 CIC 的 DSC 曲线第52-54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54-62页
    4.1 Fe 峰强度值随 CIC 中 AMP 含量的变化第54-55页
    4.2 CIC 气化反应起始温度随 AMP 含量和煤种的变化第55-56页
    4.3 AMP 降低 CIC 气化反应的活化能第56-58页
    4.4 CIC 气化起始温度降低量对块状带 CO_2浓度的影响第58-60页
    4.5 不同煤种制备的 CIC 对块状带中 CO_2浓度的影响第60-62页
第五章 展望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2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新型拓扑学结构的轮烷—索烃集成结构体的构筑
下一篇:A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Skin of Chinese Anurans Living in Different Habi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