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H_2S 的物化性质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1 H_2S 的物化性质 | 第12-13页 |
1.2.2 原料气中 H_2S 气体的危害 | 第13页 |
1.3 中高温煤气脱硫用吸附剂的活性组分 | 第13-16页 |
1.3.1 锌基吸附剂 | 第13-14页 |
1.3.2 铁基吸附剂 | 第14-15页 |
1.3.3 锰基吸附剂 | 第15页 |
1.3.4 其他金属氧化物脱硫吸附剂 | 第15-16页 |
1.4 脱硫吸附剂制备方法的现状概述 | 第16-18页 |
1.4.1 浸渍法 | 第17页 |
1.4.2 沉淀法 | 第17-18页 |
1.4.3 机械共混法 | 第18页 |
1.5 脱硫用吸附剂的再生 | 第18-20页 |
1.5.1 再生温度 | 第19页 |
1.5.2 再生气氛 | 第19-20页 |
1.6 超声波简介及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1 超声波简介 | 第20-21页 |
1.6.2 超声波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1.7 课题选择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 第23-25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表征 | 第23-24页 |
2.1.2 试剂及原料 | 第24-25页 |
2.2 吸附剂制备流程及评价指标 | 第25-27页 |
2.2.1 吸附剂制备流程 | 第25-26页 |
2.2.2 活性评价标指标 | 第26-27页 |
2.3 再生实验操作条件及评价指标 | 第27-29页 |
2.3.1 再生实验操作条件 | 第27页 |
2.3.2 再生评价指标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超声条件对脱硫吸附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29-37页 |
3.1 吸附剂硫化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3.2 吸附剂 TEM 表征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3 吸附剂 BET 物性参数分析 | 第32-34页 |
3.4 吸附剂 XRD 谱图分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吸附剂超声辅助加压浸渍法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7-53页 |
4.1 浸渍时间及温度的优化 | 第37-41页 |
4.2 超声功率的优化 | 第41-45页 |
4.3 超声时间的优化 | 第45-48页 |
4.4 焙烧时间的优化 | 第48-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脱硫用吸附剂再生实验研究 | 第53-61页 |
5.1 温度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 氧气含量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水蒸气对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5.4 不同再生条件下吸附剂 BET 和 XRD 图谱分析 | 第57-59页 |
5.5 新鲜吸附剂硫化和再生后样品再次硫化结果对比 | 第59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