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1.2.1 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降水、高温和辐射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2.3 沥青混合料损伤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2.4 沥青混合料损伤检测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基于改进响应曲面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成型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 第30-52页 |
2.1 响应曲面法与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2.1.1 响应曲面法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2.1.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2.2 试验材料性能指标测试 | 第34-35页 |
2.2.1 沥青基本指标测试 | 第34页 |
2.2.2 集料和矿粉技术指标测试 | 第34-35页 |
2.2.3 沥青混合料级配 | 第35页 |
2.3 沥青混合料成型优化设计过程 | 第35-46页 |
2.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36-40页 |
2.3.2 多因素试验设计 | 第40-46页 |
2.4 响应曲面模型误差分析及结果验证 | 第46-50页 |
2.4.1 响应曲面模型误差分析 | 第46-48页 |
2.4.2 响应曲面模型结果验证 | 第48-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74页 |
3.1 试验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3.2 动水、高温和辐射单因素损伤试验研究 | 第53-56页 |
3.3 水–温–光循环试验研究 | 第56-63页 |
3.3.1 水–温–光循环处理过程 | 第56-57页 |
3.3.2 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变化分析 | 第57-60页 |
3.3.3 回收沥青路用性能变化分析 | 第60页 |
3.3.4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变化分析 | 第60-63页 |
3.4 基于 Logsitic 判断模型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特性研究 | 第63-68页 |
3.4.1 Logsitic 判断模型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3.4.2 Logsitic 损伤判断模型建模过程 | 第65-66页 |
3.4.3 Logsitic 损伤判断模型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66-68页 |
3.5 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 第68-72页 |
3.5.1 灰色关联度理论 | 第68-69页 |
3.5.2 环境因素关联度分析 | 第69-70页 |
3.5.3 沥青混合料成型因素关联度分析 | 第70-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基于损伤与可靠度理论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演变模型研究 | 第74-86页 |
4.1 水–温–光损伤演变模型基本假设 | 第74-75页 |
4.2 损伤演变模型建立过程 | 第75-78页 |
4.2.1 损伤演变模型推导 | 第75-76页 |
4.2.2 损伤演变模型数值算法 | 第76-78页 |
4.3 损伤演变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78-85页 |
4.3.1 模型参数算法研究 | 第78-79页 |
4.3.2 网格个数的确定方法 | 第79-80页 |
4.3.3 损伤演变模型拟合及参数计算结果 | 第80-82页 |
4.3.4 模型参数分析与讨论 | 第82-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细观特性研究 | 第86-114页 |
5.1 数字图像的采集 | 第87-90页 |
5.1.1 数字图像的采集方法 | 第87页 |
5.1.2 CT 断层扫描技术基本原理 | 第87-88页 |
5.1.3 沥青混合料断面图像的采集过程 | 第88-90页 |
5.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 第90-100页 |
5.2.1 混合料数字图像特点分析 | 第90-92页 |
5.2.2 图像去噪方法 | 第92-95页 |
5.2.3 图像增强方法 | 第95-98页 |
5.2.4 数字图像的后处理方法研究 | 第98-100页 |
5.3 基于图像空隙形状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特性研究 | 第100-107页 |
5.3.1 沥青混合料图像提取方法研究 | 第101-102页 |
5.3.2 沥青混合料图像空隙形状特征 | 第102-103页 |
5.3.3 空隙形状特征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103-107页 |
5.4 基于分形特性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演化研究 | 第107-112页 |
5.4.1 分形理论模型 | 第107-109页 |
5.4.2 沥青混合料图像空隙水–温–光损伤的分维特征 | 第109-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6章 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 第114-138页 |
6.1 超声波无损检测工作原理 | 第115-118页 |
6.1.1 超声波的分类 | 第115-116页 |
6.1.2 超声波主要声学测量参数 | 第116-118页 |
6.2 基于声学参数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损伤初步判定方法 | 第118-125页 |
6.2.1 超声波检测仪器 | 第118-119页 |
6.2.2 超声波测试过程及结果 | 第119-122页 |
6.2.3 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的初步判定 | 第122-125页 |
6.3 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检测模型研究 | 第125-137页 |
6.3.1 检测模型基本原理 | 第126-130页 |
6.3.2 超声波检测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130-134页 |
6.3.3 模型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134-13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8-140页 |
7.2 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