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2-16页 |
2.1 细胞、载体、感受态细胞和病毒 | 第12页 |
2.2 工具酶与试剂盒 | 第12页 |
2.3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2-13页 |
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2.5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4-1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6-42页 |
3.1 细胞培养 | 第16-17页 |
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7-18页 |
3.3 EGFP基因的获得与鉴定 | 第18-22页 |
3.3.1 EGFP基因的PCR扩增 | 第18-19页 |
3.3.2 PCR产物的胶回收 | 第19-20页 |
3.3.3 PCR产物加A尾及纯化 | 第20页 |
3.3.4 T载体连接及转化 | 第20-21页 |
3.3.5 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第21-22页 |
3.4 RSV反基因组cDNA的分段克隆 | 第22-29页 |
3.5 SH基因的改造 | 第29-31页 |
3.6 PBRAT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1-33页 |
3.6.1 DNA连接子的获得 | 第31页 |
3.6.2 酶切pBR322载体并回收 | 第31-32页 |
3.6.3 pBRAT质粒的连接及鉴定 | 第32-33页 |
3.7 携带EGFP基因的RSV反基因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33-39页 |
3.7.1 携带EGFP基因的RSV反基因组质粒的构建 | 第33-37页 |
3.7.2 携带EGFP基因的RSV反基因组质粒的鉴定 | 第37-39页 |
3.8 MVA-T7病毒培养与鉴定 | 第39页 |
3.8.1 MVA-T7病毒的培养 | 第39页 |
3.8.2 免疫酶法测定MVA-T7病毒的滴度 | 第39页 |
3.9 重组RSV病毒的拯救 | 第39-42页 |
3.9.1 MVA-T7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0页 |
3.9.2 用质粒提供T7 RNP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0-41页 |
3.9.3 用BSR T7/5细胞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1-4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2-51页 |
4.1 质粒和病毒的鉴定 | 第42-46页 |
4.1.1 RSV反基因组cDNA各片段克隆质粒及pBRAT载体的鉴定 | 第42-44页 |
4.1.2 SH基因改造的鉴定 | 第44页 |
4.1.3 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RSV反基因组质粒的鉴定 | 第44-45页 |
4.1.4 MVA-T7病毒的鉴定 | 第45-46页 |
4.2 MVA-T7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6-47页 |
4.3 用质粒提供T7 RNP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7页 |
4.4 用BSR T7/5细胞拯救重组RSV病毒 | 第47-48页 |
4.5 重组RSV基因组核酸序列分析 | 第48-51页 |
5 讨论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6-5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