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33页 |
1.1 光子晶体 | 第11-17页 |
1.2 表面等离激元 | 第17-25页 |
1.3 超材料 | 第25-28页 |
1.4 金属—介质混合结构 | 第28-31页 |
1.5 光子微纳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2 光子微纳结构的制备与理论模拟方法 | 第33-44页 |
2.1 单层胶体小球的自组装技术 | 第34-39页 |
2.2 光子微纳结构的理论模拟方法 | 第39-44页 |
3 光子能带结构与光子等频图测试系统 | 第44-57页 |
3.1 宏观角分辨光谱测试系统 | 第45-47页 |
3.2 显微角分辨光谱测试系统 | 第47-55页 |
3.3 小节 | 第55-57页 |
4 周期性金属—介质型光子微纳结构光学共振模式 | 第57-70页 |
4.1 样品结构及制备方法 | 第58-59页 |
4.2 光学性质表征与讨论 | 第59-67页 |
4.3 高灵敏度的化学物质传感器 | 第67-69页 |
4.4 小结 | 第69-70页 |
5 周期性金属—介质型光子微纳结构对荧光特性的调控 | 第70-89页 |
5.1 样品结构与理论模型 | 第70-75页 |
5.2 荧光定向增强辐射 | 第75-77页 |
5.3 荧光相干性调控 | 第77-88页 |
5.4 小节 | 第88-89页 |
6 二维小球结构表面模式特殊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89-100页 |
6.1 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 | 第89-95页 |
6.2 光学共振模式的旋光特性 | 第95-99页 |
6.3 小节 | 第99-10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00-101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7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