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

基于改进MEP的表面粗糙度建模及加工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工艺参数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单目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单目标与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对比分析第15-16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架构第16-19页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论文章节架构第17-19页
第2章 表面粗糙度及建模第19-25页
    2.1 表面粗糙度概述第19-21页
        2.1.1 表面粗糙度形成过程第19页
        2.1.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第19-20页
        2.1.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第20页
        2.1.4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第20-21页
    2.2 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第21-22页
    2.3 表面粗糙度建模第22-25页
        2.3.1 表面粗糙度常用建模方法第22-23页
        2.3.2 表面粗糙度建模方法比较第23-25页
第3章 基于IMEP算法的表面粗糙度建模第25-49页
    3.1 多表达式编程第25-31页
        3.1.1 MEP算法概述第25-27页
        3.1.2 遗传算子第27-28页
        3.1.3 MEP算法代码复用第28-30页
        3.1.4 算法流程第30-31页
        3.1.5 MEP优缺点分析第31页
    3.2 改进的MEP算法第31-35页
        3.2.1 适应度函数的改进第31-32页
        3.2.2 交叉变异概率自适应性的改进第32-33页
        3.2.3 交叉策略的改进第33-34页
        3.2.4 多种群策略及并行计算第34页
        3.2.5 改进后的MEP算法流程第34-35页
    3.3 算例测试及对比分析第35-43页
        3.3.1 算例测试第35-42页
        3.3.2 算法对比分析第42-43页
    3.4 基于IMEP算法的表面粗糙度建模方法第43-44页
        3.4.1 基于IMEP的表面粗糙度建模方法第43-44页
        3.4.2 表面粗糙度的IMEP算法设置及评价指标第44页
    3.5 建模过程与测试第44-49页
        3.5.1 基于IMEP的表面粗糙度建模第44-45页
        3.5.2 测试分析第45-49页
第4章 改进的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第49-69页
    4.1 多目标优化问题概述第49-53页
        4.1.1 多目标优化问题数学描述第49页
        4.1.2 多目标优化基本概念第49-50页
        4.1.3 多目标优化算法第50-52页
        4.1.4 常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比第52-53页
    4.2 带有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第53-57页
        4.2.1 快速非支配排序第53页
        4.2.2 密度估计第53-54页
        4.2.3 拥挤度比较操作符第54-55页
        4.2.4 约束处理第55页
        4.2.5 NSGA-Ⅱ算法流程第55-57页
        4.2.6 NSGA-Ⅱ算法复杂度分析第57页
    4.3 NSGA-Ⅱ改进第57-62页
        4.3.1 交叉算子的改进第57-59页
        4.3.2 变异算子的改进第59-61页
        4.3.3 NSGA-Ⅱ算法其他改进措施第61-62页
    4.4 改进的NSGA-Ⅱ算法的算例测试第62-69页
        4.4.1 测试函数第62-63页
        4.4.2 评价指标第63-65页
        4.4.3 算例测试及分析第65-69页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能耗的多目标优化第69-83页
    5.1 表面粗糙度的实验建模第69-75页
        5.1.1 实验设计第69-70页
        5.1.2 表面粗糙度实验第70-72页
        5.1.3 表面粗糙度的实验建模第72-74页
        5.1.4 方差分析与响应曲面分析第74-75页
    5.2 多目标优化第75-81页
        5.2.1 设计变量第75-76页
        5.2.2 约束条件第76-77页
        5.2.3 目标函数第77-78页
        5.2.4 多目标优化求解第78-81页
    5.3 实验验证第81-82页
    5.4 总结第82-8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总结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叶轮设计对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效率及噪声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