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第一节 五味子的本草考证及栽培技术研究 | 第14-18页 |
1 本草考证 | 第14-15页 |
2 五味子资源分布 | 第15页 |
3 植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4 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5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6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2 对肝脏的作用 | 第18-19页 |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9页 |
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9-20页 |
5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20页 |
6 抗氧化作用 | 第20-21页 |
7 抗肿瘤作用 | 第21页 |
8 其它作用 | 第21-22页 |
9 毒副作用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材质量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1 木脂素类 | 第23页 |
1.2 挥发油类 | 第23-24页 |
1.3 多糖类 | 第24页 |
1.4 其他成分 | 第24页 |
2 药材质量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第二章 五味子药材外观性状评价 | 第28-36页 |
第一节 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外观性状分析 | 第28-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不同采收期五味子药材外观性状分析 | 第32-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五味子药材内在品质评价 | 第36-58页 |
第一节 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内在品质分析 | 第36-52页 |
1 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36-3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2 测定方法 | 第37-42页 |
2.1 水分、浸出物和灰分含量测定 | 第37页 |
2.2 挥发油含量测定 | 第37页 |
2.3 总糖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2.4 总游离有机酸含量测定 | 第38-40页 |
2.5 木脂素含量测定 | 第40-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3.1 常规指标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3.2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43页 |
3.3 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3.4 五味子药材中活性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3.5 五味子药材中活性成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3.6 五味子药材中活性成分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4.1 五味子药材常规指标分析 | 第49页 |
4.2 五味子药材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 第49-50页 |
4.3 五味子药材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分析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不同采收期五味子药材内在品质分析 | 第52-5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2页 |
2 测定方法 | 第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3.1 不同采收期药材常规指标结果 | 第52-53页 |
3.2 不同采收期药材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 第53页 |
3.3 不同采收期药材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结果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4.1 不同采收期五味子药材内在品质分析 | 第54-56页 |
4.2 关于药用植物采收期的分析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土壤因子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 | 第58-88页 |
第一节 土壤因子的测定与分析 | 第58-67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8-5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2 方法 | 第59页 |
2.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59页 |
2.2 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 第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3.1 不同种植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59-60页 |
3.2 不同种植地土壤的矿质元素分析 | 第60-62页 |
3.3 土壤中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性 | 第62页 |
3.4 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相关性 | 第62-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土壤因子对五味子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67-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2.1 土壤理化性质与五味子药材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70页 |
2.2 土壤理化性质与五味子药材活性成分的通径分析 | 第70-71页 |
2.3 土壤矿质元素与五味子药材活性成分的灰色关联 | 第71-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第三节 土壤及五味子药材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 第75-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2.1 不同产地五味子的矿质元素含量的特征 | 第75-77页 |
2.2 五味子与土壤间矿质元素的相关性及富集系数分析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81页 |
第四节 土壤与五味子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 第81-88页 |
1 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8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81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81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8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2.1 土壤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 | 第81-82页 |
2.2 土壤和药材中重金属残留测定 | 第8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3.1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 | 第82-83页 |
3.2 五味子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 | 第83-84页 |
3.3 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量分析 | 第84-85页 |
3.4 五味子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量分析 | 第85页 |
4 讨论 | 第85-88页 |
4.1 有机氯农药残留与药材安全性 | 第85-86页 |
4.2 重金属残留与药材安全性 | 第86-88页 |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1 全文结论 | 第88-89页 |
2 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89页 |
3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发表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