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法定公证的历史渊源 | 第7-12页 |
(一) 两大公证体系的区别 | 第7-9页 |
1、形式公证和实质公证 | 第8-9页 |
2、公证效力 | 第9页 |
3、公证人的身份 | 第9页 |
(二) 国外法定公证的历史渊源—以法国、日本为例 | 第9-12页 |
1、法国法定公证的历史渊源 | 第9-10页 |
2、日本法定公证的历史渊源 | 第10-12页 |
二、法定公证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一) 法定公证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法定公证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1、公证立法严重缺失 | 第13-14页 |
2、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模糊 | 第14-15页 |
3、公证员的职业素养和执业技能水平不足 | 第15-16页 |
4、公证责任的归属不明确 | 第16-17页 |
三、国外法定公证的法律依据及公证体制特点 | 第17-20页 |
(一) 法定公证的国外法律依据 | 第17-18页 |
1、法国的法定公证法律规定 | 第17页 |
2、德国的法定公证法律规定 | 第17-18页 |
3、日本的法定公证法律规定 | 第18页 |
(二) 国外公证体制的特点 | 第18-20页 |
四、国内法定公证的法律依据及公证体制特点 | 第20-22页 |
(一) 国内法定公证的法律依据 | 第20-21页 |
(二) 国内公证体制的模式 | 第21-22页 |
五、公证的优势及确立法定公证的必要性 | 第22-27页 |
(一) 公证的优势 | 第22-26页 |
1、公证实质审查的优势 | 第22-23页 |
2、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 第23-26页 |
(二) 确立法定公证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六、对我国法定公证的立法建议 | 第27-40页 |
(一) 民商事领域中的法定公证 | 第27-36页 |
1、婚姻关系中的法定公证 | 第27-30页 |
2、收养关系中的法定公证 | 第30-31页 |
3、不动产变更中的法定公证 | 第31-32页 |
4、继承中的法定公证 | 第32-35页 |
5、公司章程中的法定公证 | 第35-36页 |
(二) 避免过多的法定公证 | 第36-37页 |
1、有干预当事人私权之嫌 | 第37页 |
2、增加当事人的负担和影响交易效率 | 第37页 |
(三) 加大对公证员和公证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 第37-38页 |
1、价格竞争 | 第37-38页 |
2、回扣 | 第38页 |
(四) 加大对提供虚假材料的当事人的惩罚力度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