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论文思路与结构 | 第16页 |
1.2.1 论文思路 | 第16页 |
1.2.2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2 现代风险管理的演变 | 第18-19页 |
2.3 内控和相关法律 | 第19-21页 |
2.3.1 萨班斯法案 | 第19-20页 |
2.3.2 COSO报告 | 第20页 |
2.3.3 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 第20页 |
2.3.4 巴塞尔协议 | 第20-21页 |
2.4 担保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日照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 | 第23-35页 |
3.1 日照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概述 | 第23-27页 |
3.1.1 日照担保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3.1.2 日照担保公司发展战略 | 第26-27页 |
3.2 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3.2.1 内部环境 | 第27-29页 |
3.2.2 目标设定 | 第29-30页 |
3.2.3 风险识别 | 第30-33页 |
3.2.4 风险评估 | 第33页 |
3.2.5 风险应对 | 第33-34页 |
3.2.6 控制活动 | 第34页 |
3.2.7 信息与沟通 | 第34页 |
3.2.8 监控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日照担保公司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35-51页 |
4.1 业务流程优化 | 第35-40页 |
4.1.1 小额创业担保流程 | 第35-36页 |
4.1.2 中小企业担保流程 | 第36-40页 |
4.2 建立量化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 第40-44页 |
4.2.1 评级原则和分类 | 第40-41页 |
4.2.2 风险评级流程 | 第41-44页 |
4.2.3 风险评级的授信应用 | 第44页 |
4.3 建立量化风险预警机制 | 第44-46页 |
4.4 打造强有力的业务信息系统 | 第46-47页 |
4.4.1 业务目标 | 第46页 |
4.4.2 系统目标 | 第46页 |
4.4.3 项目的功能范围 | 第46-47页 |
4.5 担保风险分担和担保风险准备金 | 第47-48页 |
4.5.1 风险分担 | 第47页 |
4.5.2 风险准备金 | 第47-48页 |
4.6 创新贸易融资担保模式 | 第48-49页 |
4.6.1 上游的壳公司封闭运营担保模式 | 第48页 |
4.6.2 银团贷款担保模式 | 第48-49页 |
4.7 反担保创新组合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日照担保公司保障措施 | 第51-60页 |
5.1 积极争取来自政策的支持 | 第51页 |
5.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1-52页 |
5.3 总分模式组织结构形成 | 第52-53页 |
5.4 建立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 | 第53-55页 |
5.5 企业文化和战略领导力 | 第55-58页 |
5.5.1 企业文化 | 第55-57页 |
5.5.2 战略领导力 | 第57-58页 |
5.6 人力资源建设不断深入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