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藠头皂苷的分离纯化、抗菌抗肿瘤活性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36页
    1 葱属植物活性物研究概况第17-23页
    2 藠头活性成分第23页
    3 藠头活性物的药理作用第23-28页
        3.1 抗菌消炎及杀虫作用第24页
        3.2 抗血小板聚集第24页
        3.3 抗氧化作用第24-25页
        3.4 降低血脂与胆固醇第25页
        3.5 缓解糖尿病第25-26页
        3.6 抗肿瘤作用第26页
        3.7 抑制环腺苷磷酸二酯酶活性作用第26页
        3.8 镇痛与耐缺氧第26-27页
        3.9 对心肌缺氧缺血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第27页
        3.10 解痉平喘第27页
        3.11 其它作用第27-28页
    4 临床应用第28页
    5 立题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6页
缩略词表第36-38页
第二章 藠头皂苷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提取条件优化第38-54页
    1 材料第38-39页
        1.1 实验材料第38页
        1.2 药品与试剂第38-39页
        1.3 实验仪器第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4页
        2.1 ACS含量测定第39-42页
            2.1.1 ACS的提取流程第39-40页
            2.1.2 溶液的制备第40-41页
            2.1.3 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比色法第41页
            2.1.4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41页
            2.1.5 显色稳定性第41页
            2.1.6 仪器精密度第41页
            2.1.7 线性关系测定第41页
            2.1.8 加样回收率第41页
            2.1.9 样品重复性第41-42页
        2.2 单因素实验第42-43页
            2.2.1 乙醇浓度第42页
            2.2.2 料液比第42页
            2.2.3 超声时间第42页
            2.2.4 提取温度第42页
            2.2.5 pH值第42-43页
        2.3 正交实验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3.1 ACS含量的测定第44-46页
            3.1.1 最佳波长的确定第44页
            3.1.2 显色时间的影响第44页
            3.1.3 仪器精密度影响第44-45页
            3.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5页
            3.1.5 加样回收率测定第45-46页
            3.1.6 样品重复性影响第46页
        3.2 单因素实验研究第46-47页
            3.2.1 乙醇浓度的影响第46页
            3.2.2 料液比的影响第46-47页
            3.2.3 超声时间的影响第47页
            3.2.4 提取温度的影响第47页
            3.2.5 pH值的影响第47页
        3.3 正交实验研究第47-50页
            3.3.1 正交实验设计第47-50页
            3.3.2 验证实验第50页
    4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藠头皂苷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54-71页
    1 材料第54-55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54-55页
        1.2 实验仪器第55页
    2 实验方法第55-57页
        2.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ACS第55-57页
            2.1.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第55页
            2.1.2 装柱方法第55-56页
            2.1.3 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第56页
            2.1.4 D_(101)大孔吸附树脂的解吸附时间第56页
            2.1.5 D_(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量第56页
            2.1.6 洗脱剂用量对树脂柱纯化ACS的研究第56-57页
            2.1.7 乙醇体积分数对树脂柱纯化ACS的比较第57页
            2.1.8 洗脱速度对树脂柱纯化ACS的研究第57页
        2.2 ACS的HPLC分离第57页
        2.3 ACS的质谱鉴定第57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9页
        3.1 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比较第58页
        3.2 解吸附时间对D_(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影响第58-59页
        3.3 D_(101)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量测定第59页
        3.4 洗脱剂用量对树脂柱纯化ACS的影响第59-60页
        3.5 乙醇体积分数对树脂柱纯化ACS的影响第60-61页
        3.6 洗脱速度对树脂柱纯化ACS的影响第61页
        3.7 ACS的HPLC分离检测第61-62页
        3.8 ACS的质谱数据分析第62-69页
    4 讨论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四章 藠头皂苷抗菌活性及机理研究第71-84页
    1 材料第71-72页
        1.1 实验试剂第71页
        1.2 实验仪器第71-72页
        1.3 实验菌种第72页
        1.4 培养基及培养基配方第72页
    2 实验方法第72-73页
        2.1 菌种的活化第72页
        2.2 滤纸片法测定ACS对菌的抑菌活性第72页
        2.3 生长曲线测定第72页
        2.4 ACS对不同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第72-73页
        2.5 DNS法测定ACS对不同菌利用葡萄糖的差异第73页
        2.6 ACS对不同菌总蛋白含量影响及SDS-PAGE电泳第73页
        2.7 ACS对不同菌CAT酶活的影响第73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78页
        3.1 不同浓度的皂苷液对不同菌的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3页
        3.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73-74页
        3.3 ACS对不同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第74-76页
        3.4 ACS对不同菌利用葡萄糖的影响第76页
        3.5 ACS对不同菌总蛋白含量及表达的影响第76-78页
        3.6 ACS对不同菌CAT酶活的抑制第78页
    4 讨论第78-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第五章 藠头皂苷抗肿瘤活性及机理研究第84-134页
    1 材料第85-87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85-86页
        1.2 实验仪器第86-87页
        1.3 肿瘤细胞株第87页
        1.4 实验动物第87页
        1.5 瘤源动物第87页
    2 实验方法第87-101页
        2.1 ACS体外抗肿瘤实验第87-100页
            2.1.1 药品配制第87-88页
            2.1.2 细胞复苏与培养第88页
            2.1.3 细胞传代第88-89页
            2.1.4 细胞冻存第89页
            2.1.5 细胞计数第89页
            2.1.6 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第89-90页
            2.1.7 Gimsa染色-油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第90页
            2.1.8 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第90页
            2.1.9 AO/EB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第90-91页
            2.1.10 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第91页
            2.1.1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S对细胞核的影响第91-92页
            2.1.1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S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第92页
            2.1.13 ACS对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的检测第92页
            2.1.14 平板集落形成法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第92-93页
            2.1.15 MTT法测定AC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第93页
            2.1.16 划痕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第93-94页
            2.1.17 CAT活性测定第94-95页
            2.1.18 DNA 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第95-96页
            2.1.19 Caspase-3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第96-100页
            2.1.20 流式细胞仪检测ACS对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第100页
        2.2 ACS体内抗肿瘤实验第100-101页
            2.2.1 小鼠B16黑色素瘤模型构建第100-101页
            2.2.2 动物分组第101页
            2.2.3 给药方法第101页
            2.2.4 脾脏指数测定第101页
            2.2.5 肝脏指数测定第101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1-129页
        3.1 体内抗肿瘤实验第101-125页
            3.1.1 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第102页
            3.1.2 Gimsa染色-油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第102页
            3.1.4 AO/EB双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第102-106页
            3.1.5 ACS对肿瘤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第106-107页
            3.1.6 ACS对细胞核的影响第107页
            3.1.7 ACS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第107-112页
            3.1.8 ACS对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的影响第112页
            3.1.9 ACS对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第112-117页
            3.1.10 AC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第117页
            3.1.11 AC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第117-120页
            3.1.12 ACS对细胞CAT活性的抑制作用第120-121页
            3.1.13 ACS对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第121-122页
            3.1.14 ACS对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第122-123页
            3.1.15 ACS对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第123-125页
        3.2 体内抗肿瘤实验第125-129页
            3.2.1 ACS对小鼠体重、肿瘤指数及抑瘤率的影响第125-128页
            3.2.2 ACS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第128页
            3.2.3 ACS对小鼠肝脏指数的影响第128-129页
    4 讨论第129-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展望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的相关学术论文第138-139页
课题受资助的基金项目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70%肝切除72h后肝血窦内皮细胞质膜蛋白的研究--比较蛋白质组及其糖基化修饰
下一篇:拟南芥AtMGT4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