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简要评价第18-19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9-20页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页
        1.3.2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第19-20页
第2章 国家形象的基本理论概述第20-26页
    2.1 国家形象的内涵第20-21页
        2.1.1 国家形象的概念第20-21页
        2.1.2 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第21页
    2.2 国家形象塑造第21-24页
        2.2.1 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第21-23页
        2.2.2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现实背景第23-24页
    2.3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第24-26页
        2.3.1 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第24-25页
        2.3.2 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第25页
        2.3.3 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第25-26页
第3章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3.1 中国国家形象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第26-27页
        3.1.1 国家形象塑造缺乏成熟的战略环境第26-27页
        3.1.2 国家形象塑造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第27页
        3.1.3 国家形象塑造缺乏全面的战略方针第27页
    3.2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缺乏均衡性第27-29页
        3.2.1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影响国人形象的提升第28页
        3.2.2 文化缺乏创新力,不利于文化形象的传播第28-29页
        3.2.3 中国社会遭遇西方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第29页
    3.3 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能力不足第29-32页
        3.3.1 对外传播方式缺乏针对性第29-30页
        3.3.2 中国媒体缺乏国际公信力第30页
        3.3.3 对外文化传播内容缺乏现代因素第30-31页
        3.3.4 依赖传统外交,忽视民间外交第31-32页
第4章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2-36页
    4.1 意识方面原因第32-33页
        4.1.1 国家形象意识淡薄第32页
        4.1.2 忽视文化冲突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制约第32-33页
    4.2 现实方面原因第33-36页
        4.2.1 社会转型期制约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第33-34页
        4.2.2 中国对外宣传和传播体制存在弊端第34页
        4.2.3 不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第34-36页
第5章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对策第36-48页
    5.1 明确国家形象的定位第36-38页
        5.1.1 积极合作,创新进取的经济形象第36-37页
        5.1.2 民主、法治、稳定的政治形象第37页
        5.1.3 底蕴丰富、兼容并蓄的文化形象第37-38页
        5.1.4 坚持原则、灵活务实的外交形象第38页
        5.1.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形象第38页
    5.2 夯实国家形象塑造的内部基础第38-40页
        5.2.1 加强政府建设,优化政府形象第39页
        5.2.2 改善保障民生,提升民众幸福感第39-40页
        5.2.3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第40页
        5.2.4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第40页
    5.3 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第40-43页
        5.3.1 加快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第41页
        5.3.2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第41-42页
        5.3.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输出第42页
        5.3.4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养第42-43页
    5.4 提升国家形象塑造的国际传播力第43-45页
        5.4.1 完善对外传播体系和机制第43-44页
        5.4.2 整合媒介资源,推进媒介产业化第44页
        5.4.3 转变传播理念,提高传播技巧第44-45页
        5.4.4 加大新媒体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力度第45页
    5.5 以实际行动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第45-48页
        5.5.1 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解决第46页
        5.5.2 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46-47页
        5.5.3 加强区域协作,妥善处理领土争端第47页
        5.5.4 坚持包容原则,求同存异第47-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50页
    6.1 中国必须把国家形象的塑造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第48页
    6.2 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最终依托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第48页
    6.3 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参与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边权与节点负载的路由策略研究
下一篇:文化科技融合视角下辽宁传媒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