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2.2 关于大学生失业救济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关于就业见习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4 关于大学生公益性岗位的研究综述第16-17页
        1.2.5 关于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的研究综述第17-18页
        1.2.6 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的研究综述第18-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页
    1.4 研究方法第20页
    1.5 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概述第21-30页
    2.1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1 人力资本理论第21-22页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2页
        2.1.3 国家福利理论第22-23页
    2.2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第23-25页
        2.2.1 以失业登记制度为特征的建立阶段第23-24页
        2.2.2 以就业见习制度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第24页
        2.2.3 以岗位援助制度为特征的深化阶段第24-25页
        2.2.4 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特征的完善阶段第25页
    2.3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的主要内容第25-28页
        2.3.1 失业登记制度第25-26页
        2.3.2 临时救助制度第26页
        2.3.3 就业见习制度第26页
        2.3.4 岗位援助制度第26-27页
        2.3.5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第27页
        2.3.6 创业扶持制度第27-28页
    2.4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实施的效果第28-30页
第3章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第30-37页
    3.1 失业救助政策缺乏立法支持第30页
    3.2 失业救助政策的制定忽视毕业生自身需求第30页
    3.3 临时救助制度存在问题第30-32页
        3.3.1 领取失业救助的条件苛刻,无法满足异地求职需要第30-31页
        3.3.2 失业登记制度并非为所有失业登记毕业生提供失业救济金第31页
        3.3.3 失业救济金支付标准低,没有发挥促进就业的功能第31-32页
    3.4 就业见习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3.4.1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见习单位法律关系不明晰第32页
        3.4.2 企业提供的见习岗位与毕业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配套政策缺失第32-33页
    3.5 岗位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3.5.1 公益性岗位类别有限,层次偏低,倾向于基层就业第33页
        3.5.2 公益性岗位多数为辅助性岗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受阻第33-34页
    3.6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3.6.1 就业服务的内容普适性强,实践效果有待提高第34页
        3.6.2 就业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合理的评估监测系统第34-35页
    3.7 创业扶持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7.1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门槛较高,资金来源不足第35页
        3.7.2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创业项目缺乏第35页
        3.7.3 创业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性的创业支持机构第35-37页
第4章 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的对策建议第37-47页
    4.1 国外的失业救助政策第37-40页
        4.1.1 英国的失业救助政策第37-38页
        4.1.2 美国的失业救助政策第38页
        4.1.3 丹麦的失业救助政策第38-39页
        4.1.4 国外失业救助政策的启示第39-40页
    4.2 统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制定第40-41页
        4.2.1 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的立法工作第40页
        4.2.2 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第40页
        4.2.3 拓宽失业救助政策制定的信息来源渠道,完善失业救助政策本身第40-41页
    4.3 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失业救济政策第41-42页
        4.3.1 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失业救济金的待遇水平第41页
        4.3.2 确立以毕业生求职地为救助标准的失业救助制度第41-42页
        4.3.3 完善失业登记政策,扩大对失业登记的毕业生提供失业救济金的范围第42页
    4.4 明晰就业见习法律关系,完善就业见习配套政策第42-44页
        4.4.1 政策应明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单位的法律关系第42-43页
        4.4.2 建立就业见习企业表彰奖励制度,完善就业见习配套政策第43-44页
    4.5 多层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公益性岗位衔接政策第44-45页
        4.5.1 完善多层次开发公益性岗位政策,提高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和质量第44页
        4.5.2 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完善公益性岗位就业结束后的政策衔接第44-45页
    4.6 强化创业服务,完善未就业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政策第45-47页
        4.6.1 加强创业的资金支持,完善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第45页
        4.6.2 建立一体化的专门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完善创业服务配套政策第45-46页
        4.6.3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第46-47页
第5章 结论第47-48页
    5.1 研究结论第47页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延迟策略的MC汽车企业客户订单分离点定位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