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2-13页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重新定义了“公用事业”“公用事业民营化”等核心概念 | 第13页 |
1.4.2 提出了完善规制公用事业价格的法律法规 | 第13-14页 |
第2章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概述 | 第14-18页 |
2.1 公用事业的法律内涵 | 第14-15页 |
2.1.1 公用事业的法律概念 | 第14页 |
2.1.2 公用事业的特点 | 第14-15页 |
2.2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内涵 | 第15-18页 |
2.2.1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概念 | 第15-16页 |
2.2.2 公用事业管制改革—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背景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公用事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特点分析 | 第18-20页 |
3.1 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公用事业产权改革 | 第18页 |
3.2 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主要依靠政策的推动 | 第18页 |
3.3 引进的非公有资本相当程度上来自外资 | 第18-19页 |
3.4 我国现行公用事业民营化运动轻视监管 | 第19-20页 |
第4章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现状和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0-27页 |
4.1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现状 | 第20-22页 |
4.1.1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4.1.2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法律性文件的制定主体 | 第21页 |
4.1.3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法律性文件的相关内容冲突 | 第21页 |
4.1.4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现状的特点 | 第21-22页 |
4.2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2-24页 |
4.2.1 规制公用事业价格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2-23页 |
4.2.2 政府规制的体制与手段不健全 | 第23-24页 |
4.2.3 保障公用事业民营化实施的法律环境尚不够健全 | 第24页 |
4.3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4-27页 |
4.3.1 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 第24-25页 |
4.3.2 政府对民营化的认识不当 | 第25-26页 |
4.3.3 法律制度保障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5章 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特征及启示 | 第27-32页 |
5.1 美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特征 | 第27页 |
5.2 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特征 | 第27-28页 |
5.3 日本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律特征 | 第28-29页 |
5.4 外国的法律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5.4.1 美国的法律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0页 |
5.4.2 英国的法律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页 |
5.4.3 日本的法律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具体对策 | 第32-35页 |
6.1 完善规制公用事业价格的法律法规 | 第32-33页 |
6.1.1 出台专门的公用事业价格法律、法规 | 第32页 |
6.1.2 建立公用事业成本约束机制 | 第32-33页 |
6.2 公用事业民营化行政规制的思路 | 第33页 |
6.2.1 建立独立性强的规制机构 | 第33页 |
6.2.2 加强对政府规制的监督 | 第33页 |
6.3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要注重保证市场竞争机制 | 第33-35页 |
6.3.1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4页 |
6.3.2 以特许经营权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 | 第34-3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5-37页 |
7.1 多学科全方位的去对公用事业民营化加以研究 | 第35页 |
7.2 要做到对问题的整体驾驭 | 第35页 |
7.3 切记不要盲目的照搬照抄外国经验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状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