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7-18页 |
2.2 创新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创新系统理论 | 第18页 |
2.2.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2.3 系统动力学 | 第20-22页 |
2.3.1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0-21页 |
2.3.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分析 | 第23-34页 |
3.1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相关界定 | 第23-28页 |
3.1.1 临港产业集群 | 第23-24页 |
3.1.2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内涵分析 | 第24-25页 |
3.1.3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构成要素 | 第25-27页 |
3.1.4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特征 | 第27-28页 |
3.2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演化阶段 | 第28-30页 |
3.2.1 孕育期 | 第29页 |
3.2.2 形成期 | 第29页 |
3.2.3 发展期 | 第29-30页 |
3.2.4 成熟期 | 第30页 |
3.3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 第30-33页 |
3.3.1 协同创新机制 | 第30-31页 |
3.3.2 集群学习机制 | 第31-32页 |
3.3.3 竞争与合作机制 | 第32页 |
3.3.4 扩散与溢出机制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 | 第34-39页 |
4.1 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4.1.1 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总体发展状况 | 第34-35页 |
4.1.2 河北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4.2 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 第36-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39-55页 |
5.1 建模目的与模型假设 | 第39-41页 |
5.1.1 建模目的 | 第39页 |
5.1.2 数据来源及模型假设 | 第39-41页 |
5.2 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41-46页 |
5.2.1 明确系统边界 | 第41页 |
5.2.2 因果关系分析 | 第41-46页 |
5.2.3 系统流图 | 第46页 |
5.3 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 | 第46-51页 |
5.3.1 模型检验 | 第46-48页 |
5.3.2 参数估计 | 第48-51页 |
5.4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5.4.1 系统仿真模拟 | 第51-53页 |
5.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河北省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持续创新发展的建议 | 第55-59页 |
6.1 加大政策扶持强度 | 第55页 |
6.2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第55-56页 |
6.3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 第56-57页 |
6.4 加强临港区域设施建设 | 第57页 |
6.5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 第57-5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