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1页 |
1.1 植物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29页 |
1.1.1 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 | 第13-21页 |
1.1.2 抗菌活性代谢产物 | 第21-27页 |
1.1.3 抗病毒活性代谢产物 | 第27页 |
1.1.4 酮类化合物 | 第27-28页 |
1.1.5 其他活性 | 第28-2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广藿香内生真菌目标菌株Cerrena sp. A593的筛选及鉴定 | 第31-39页 |
2.1 材料 | 第31-3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2.2 方法 | 第33-35页 |
2.2.1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33页 |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3-34页 |
2.2.3 菌株的发酵培养与提取 | 第34页 |
2.2.4 菌株粗提物的TLC检测 | 第34页 |
2.2.5 菌株粗提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 第34页 |
2.2.6 菌株粗提物的抑制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 第34-35页 |
2.2.7 菌株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 第35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2.3.1 广藿香内生真菌Cerrena sp. A593分子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2.3.2 TLC检测结果 | 第36页 |
2.3.3 细胞毒活性、抗菌活性与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 第36-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广藿香内生真菌Cerrena sp. A59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39-58页 |
3.1 材料 | 第39-4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2.1 菌株的发酵培养与提取 | 第40-41页 |
3.2.2 菌株Cerrena sp. A593发酵物的分离纯化 | 第41-44页 |
3.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4-57页 |
3.3.1 化合物 1 | 第44-45页 |
3.3.2 化合物 2 | 第45页 |
3.3.3 化合物 3 | 第45-46页 |
3.3.4 化合物 4 | 第46页 |
3.3.5 化合物 5 | 第46-47页 |
3.3.6 化合物 6 | 第47-48页 |
3.3.7 化合物 7 | 第48-49页 |
3.3.8 化合物 8 | 第49页 |
3.3.9 化合物 9 | 第49-50页 |
3.3.10 化合物 10 | 第50-52页 |
3.3.11 化合物 11 | 第52-53页 |
3.3.12 化合物 12 | 第53-55页 |
3.3.13 化合物 13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广藿香内生真菌Cerrena sp. A593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58-63页 |
4.1 材料 | 第5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58页 |
4.2 方法 | 第58页 |
4.2.1 细胞毒活性测定 | 第58页 |
4.2.2 抗菌活性测定 | 第58页 |
4.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第5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4.3.1 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 | 第58-60页 |
4.3.2 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 第60-61页 |
4.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