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我国文化生态 | 第10-11页 |
1.1.2 我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生态 | 第11页 |
1.2 研究依据 | 第11-13页 |
1.2.1 文化生态研究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1.2.2 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研究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的需要 | 第11-12页 |
1.2.3 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研究为文化生态维护与现代发展关系研究提供助力 | 第12页 |
1.2.4 特定地域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研究具有紧迫性 | 第12-13页 |
1.2.5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需求 | 第13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1.1 “民间”、“民俗”、“民间民俗体育”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2 文化生态学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3 云南省简介 | 第15-16页 |
2.1.4 西双版纳简介 | 第16-17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1 文化生态学研究 | 第17-18页 |
2.2.2 民间民俗体育研究 | 第18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2.3.1 对民间民俗体育概念的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对民间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 | 第19页 |
2.3.3 对民间民俗体育分类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4 对区域性民间民俗体育的研究 | 第20页 |
2.3.5 对民间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6 对文化生态的研究 | 第21页 |
2.3.7 对体育文化生态的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2.1 访谈法 | 第23页 |
3.2.2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3.2.3 实地调查法 | 第23-24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63页 |
4.1 西双版纳州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概况 | 第25-33页 |
4.1.1 西双版纳的地域渊源 | 第25-27页 |
4.1.2 西双版纳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及分布 | 第27-33页 |
4.2 西双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生态背景分析 | 第33-45页 |
4.2.1 自然生态 | 第33-37页 |
4.2.2 社会生态 | 第37-43页 |
4.2.3 文化生态 | 第43-45页 |
4.3 西双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 第45-49页 |
4.3.1 在政府文化事业中的传承与保护 | 第45-48页 |
4.3.2 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传承与保护 | 第48-49页 |
4.4 西双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境 | 第49-56页 |
4.4.1 自然生态的变迁 | 第49-50页 |
4.4.2 外来文化的入侵 | 第50-52页 |
4.4.3 传承模式的断裂 | 第52-54页 |
4.4.4 文化内涵的异变 | 第54-55页 |
4.4.5 文化权利的式微 | 第55-56页 |
4.5 西双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 第56-63页 |
4.5.1 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回归”与发展 | 第56-59页 |
4.5.2 版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方法 | 第59-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建议与对策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