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电容电流测量概述 | 第10-11页 |
1.1.2 信号注人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关键技术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测量电容电流的传统方法 | 第12页 |
1.2.2 信号注人法测量电容电流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信号注入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及误差分析 | 第15-30页 |
2.1 中压配电网电容电流 | 第15-16页 |
2.2 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 第16-22页 |
2.2.1 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2.2.2 三频法误差分析 | 第18-21页 |
2.2.3 仿真分析 | 第21-22页 |
2.3 分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 第22-25页 |
2.3.1 分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3.2 分频法误差分析 | 第23-24页 |
2.3.3 仿真分析 | 第24-25页 |
2.4 扫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 第25-28页 |
2.4.1 扫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4.2 扫频法误差分析 | 第26-27页 |
2.4.3 仿真分析 | 第27-28页 |
2.5 信号注入法综合比较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改进配电网零序回路等值模型及测量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 第30-41页 |
3.1 三芯电缆零序参数频率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3.1.1 三芯电缆零序参数计算原理 | 第30-32页 |
3.1.2 三芯电缆零序参数频率特性计算 | 第32-34页 |
3.2 改进中压配电网零序回路等值模型的实现 | 第34-39页 |
3.2.1 一端口串联等值网络的构成与实现 | 第34-35页 |
3.2.2 中压配电网零序阻抗频率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3.2.3 改进中压配电网零序回路等值模型 | 第37-38页 |
3.2.4 等值模型与被等值网络的频率特性比较 | 第38-39页 |
3.3 信号注入法测量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注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容量确定 | 第41-54页 |
4.1 PT的工作原理及模型 | 第41-43页 |
4.1.1 PT的工作原理 | 第41-43页 |
4.1.2 PT的模型建立 | 第43页 |
4.2 PT励磁特性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 | 第43-46页 |
4.2.1 试验设备与接线 | 第43-45页 |
4.2.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4.3 PT传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 | 第46-50页 |
4.3.1 试验设备与接线 | 第47页 |
4.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4.4 注入信号频率范围的选择 | 第50-51页 |
4.5 注入信号容量大小的确定 | 第51-52页 |
4.5.1 注入电流信号的衰减分析 | 第51页 |
4.5.2 PT的输出容量限制 | 第51-52页 |
4.5.3 仿真分析及注入信号容量的确定 | 第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电压信号的检测算法设计及仿真验证 | 第54-62页 |
5.1 相敏检波的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5.1.1 相关检测技术 | 第54-55页 |
5.1.2 互相关检波原理 | 第55页 |
5.1.3 模拟相敏检波器原理 | 第55-56页 |
5.2 数字相敏检波算法的设计 | 第56-59页 |
5.2.1 数字相敏检波算法的原理 | 第56-58页 |
5.2.2 电压信号的检测算法设计 | 第58-59页 |
5.3 电压信号的检测算法仿真验证 | 第59-60页 |
5.3.1 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5.3.2 仿真结果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