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关于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 | 第14页 |
1.2.4 关于农村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农村养老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15-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基本理论 | 第20-30页 |
2.1 发展互助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2.1.2 弱势群体理论 | 第20-21页 |
2.1.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1页 |
2.1.4 人力资源理论 | 第21页 |
2.1.5 非政府组织理论 | 第21页 |
2.2 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 农村互助养老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2.3.1 互助居家养老 | 第22页 |
2.3.2 老年人互助活动中心 | 第22-23页 |
2.3.3 农村幸福院 | 第23页 |
2.4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特点 | 第23-24页 |
2.4.1 提供了农村养老供给的新来源 | 第23页 |
2.4.2 开创了组织和管理的新方式 | 第23-24页 |
2.4.3 实现了农村养老资源的整合利用 | 第24页 |
2.4.4 丰富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 | 第24页 |
2.4.5 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 第24页 |
2.5 农村互助养老的优势 | 第24-26页 |
2.5.1 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 第24-25页 |
2.5.2 发挥养老资源整合优势,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 第25页 |
2.5.3 体现养老服务的人性化,提高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 | 第25-26页 |
2.6 农村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2.6.1 农村互助养老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6.2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3 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状况 | 第30-36页 |
3.1 农村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 | 第30页 |
3.2 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和现状 | 第30-36页 |
3.2.1 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 | 第30-32页 |
3.2.2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 | 第32-33页 |
3.2.3 农村留守老人的类型和特点 | 第33-36页 |
4 晋南S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调查 | 第36-48页 |
4.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4.1.1 调查对象及范围 | 第36页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4.1.3 调查情况简述 | 第37页 |
4.2 晋南S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 | 第37-45页 |
4.2.1 晋南S村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4.2.2 问卷调查情况 | 第38-44页 |
4.2.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4.3 S村推广互助式养老可行性分析 | 第45-46页 |
4.4 S村留守老人互助式养老模式发展困境分析 | 第46-48页 |
5 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4页 |
5.1 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48-49页 |
5.2 传统观念的障碍 | 第49页 |
5.3 保障资金不足 | 第49-50页 |
5.4 发展项目单一 | 第50页 |
5.5 群众参与度不足 | 第50-51页 |
5.6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 第51页 |
5.7 养老技术欠缺,专业人才不足 | 第51-54页 |
6 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 第54-60页 |
6.1 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原则 | 第54-55页 |
6.1.1 立足实际原则 | 第54页 |
6.1.2 科学创新原则 | 第54页 |
6.1.3 多主体参与原则 | 第54-55页 |
6.1.4 邻里互助原则 | 第55页 |
6.2 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 | 第55-60页 |
6.2.1 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建设 | 第55页 |
6.2.2 转变传统观念,提倡互助观念 | 第55-56页 |
6.2.3 多渠道资金引进,强化资源整合 | 第56页 |
6.2.4 提倡项目创新,探索多种形式 | 第56-57页 |
6.2.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 | 第57页 |
6.2.6 完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6.2.7 加强互助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 第58页 |
6.2.8 建立互助式养老相关人力劳务机制 | 第58-60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60-64页 |
7.1 结论 | 第60-61页 |
7.2 启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A 晋南S村农村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B 晋南S村互助式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第68-7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