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植物秸秆腐解特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响应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选题依据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秸秆残体的主要成分及在土壤中的转化第17页
        1.3.2 秸秆性质及环境条件对秸秆腐解快慢的影响第17-18页
        1.3.3 秸秆腐解对土壤及秸秆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8-19页
        1.3.4 秸秆腐解对土壤酶的影响第19-21页
        1.3.5 重金属对土壤酶的影响第21页
    1.4 存在的科学问题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植物秸秆腐解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第24-3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页
    2.2 引言第24-25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3.1 秸秆腐解试验第25-26页
        2.3.2 项目测定方法第26页
        2.3.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6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2.4.1 植物秸秆的腐解特性第26-29页
        2.4.2 不同试验地土壤温度的变化第29-30页
        2.4.3 不同试验地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变化第30-31页
        2.4.4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水分的变化第31-32页
        2.4.5 土壤温度、水分、秸秆湿度与秸秆分解残留率之间相关性第32-33页
    2.5 讨论第33-35页
        2.5.1 秸秆性质对植物秸秆腐解的影响第33-34页
        2.5.2 环境条件对秸秆腐解的影响第34-35页
    2.6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第36-52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6页
        3.2.2 项目测定方法第36-37页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37-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3.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第38-40页
        3.3.2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0-42页
        3.3.3 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的利用第42-45页
        3.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第45-47页
        3.3.5 不同试验地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聚类分析第47-48页
        3.3.6 秸秆残留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3.4 讨论第49-50页
    3.5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第52-83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4.2.1 秸秆样品的采集第52页
        4.2.2 项目测定方法第52-53页
        4.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81页
        4.3.1 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第53-62页
        4.3.2 果园土壤不同秸秆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第62-77页
        4.3.3 不同试验地腐解过程中秸秆微生物群落的聚类分析第77-78页
        4.3.4 不同试验地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第78-80页
        4.3.5 秸秆残留率与秸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第80-81页
    4.4 讨论第81-82页
    4.5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的综合影响第83-93页
    5.1 引言第83-8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4页
        5.2.1 样品采集第84页
        5.2.2 项目测定方法第84页
        5.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8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4-90页
        5.3.1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特征第84-85页
        5.3.2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特征第85-86页
        5.3.3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蔗糖酶的变化特征第86-87页
        5.3.4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三种酶的动态变化特征第87-88页
        5.3.5 秸秆残留率与环境因子对土壤酶的影响第88-89页
        5.3.6 环境因子对秸秆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89-90页
        5.3.7 土壤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90页
    5.4 讨论第90-92页
    5.5 结论第92-93页
第六章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酶变化的研究第93-106页
    6.1 引言第9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3-96页
        6.2.1 试验设计第93-95页
        6.2.2 试验地点与材料第95-96页
        6.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96页
        6.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96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6.3.1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第96-98页
        6.3.2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脲酶的影响第98-100页
        6.3.3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第100-102页
        6.3.4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总体酶活性的影响第102-104页
    6.4 讨论第104-105页
    6.5 结论第105-10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9页
    7.1 主要结论第106-107页
        7.1.1 植物秸秆腐解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第106页
        7.1.2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第106-107页
        7.1.3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第107页
        7.1.4 植物秸秆腐解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的综合影响第107页
        7.1.5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秸秆腐解对土壤酶变化的研究第10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7-108页
    7.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西凉伎》研究
下一篇:中国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三种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