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人口城镇化 | 第16页 |
2.1.2 产业城镇化 | 第16页 |
2.1.3 空间城镇化 | 第16-17页 |
2.2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7页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17-18页 |
2.3 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1 金融结构论 | 第18-19页 |
2.3.2 金融深化论 | 第19页 |
2.3.3 金融约束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 第21-27页 |
3.1 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 第21-22页 |
3.2 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 第22-23页 |
3.3 金融支持空间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 第23-25页 |
3.3.1 金融支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第23-24页 |
3.3.2 金融支持空间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 | 第24-25页 |
3.4 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第4章 内蒙古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40页 |
4.1 内蒙古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4.1.1 金融规模 | 第27-29页 |
4.1.2 金融结构 | 第29页 |
4.1.3 金融效率 | 第29-30页 |
4.2 内蒙古金融支持下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4.2.1 人口城镇化现状 | 第30-32页 |
4.2.2 产业城镇化现状 | 第32-33页 |
4.2.3 空间城镇化现状 | 第33-34页 |
4.2.4 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4.3 内蒙古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3.1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效率较低 | 第35-36页 |
4.3.2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4.3.3 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效果欠佳 | 第37-38页 |
4.4 总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内蒙古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5.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2页 |
5.1.1 内蒙古金融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5.1.2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5.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42-43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5.3.1 变量选择 | 第43页 |
5.3.2 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 第43-44页 |
5.3.3 变量的ADF检验 | 第44页 |
5.3.4 变量的Johansen协整分析 | 第44-48页 |
5.4 实证结论 | 第48-49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6.1 优化金融支持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融资结构 | 第49-50页 |
6.1.1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 第49页 |
6.1.2 拓宽民营资本投资新型城镇化领域 | 第49页 |
6.1.3 拓宽保障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渠道 | 第49-50页 |
6.2 提高金融支持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效率 | 第50页 |
6.2.1 提高金融企业技术水平 | 第50页 |
6.2.2 提高金融资金使用效率 | 第50页 |
6.3 提升金融支持内蒙古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 | 第50-52页 |
6.3.1 完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 | 第50页 |
6.3.2 创新农村牧区金融服务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