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安徽不同地区野生丹参种质资源及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2-13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形态学的调查研究第15-23页
    1 材料第1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15-21页
        2.1 生长环境调查第15页
        2.2 形态学观测第15-20页
        2.3 微形态观测第20-21页
    3 讨论第21-23页
        3.1 形态学观测第21页
        3.2 微形态观测第21-23页
第二章 安徽野生丹参遗传多样的研究第23-34页
    1 仪器、试剂与材料第23-24页
        1.1 仪器第23页
        1.2 试剂第23-24页
        1.3 材料第2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4-32页
        2.1 CTAB法提取总DNA第24-25页
        2.2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制备及核酸检测第25页
        2.3 序列筛选第25-26页
        2.4 PCR扩增反应及条件程序第26-32页
    3 讨论第32-34页
        3.1 DNA提取第32页
        3.2 试剂配制第32页
        3.3 PCR扩增第32页
        3.4 数据分析第32-34页
第三章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聚类分析第34-4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4-35页
        1.1 仪器第34页
        1.2 材料第34-3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5-45页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5页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5-36页
        2.3 色谱条件第36-37页
        2.4 方法学考察第37-42页
        2.5 样品含量测定第42-43页
        2.6 脂溶性成分聚类分析第43-44页
        2.7 脂溶性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3 讨论第45-47页
        3.1 含量比较第45-46页
        3.2 聚类分析第46页
        3.3 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第四章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第47-55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7页
        1.1 仪器第47页
        1.2 材料第4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7-53页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7-48页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8页
        2.3 色谱条件第48-49页
        2.4 方法学考察第49-51页
        2.5 样品含量测定第51-53页
        2.6 相关性分析第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3.1 含量比较第53-54页
        3.2 相关性分析第54-55页
第五章 不同产地丹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与聚类分析第55-7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5-56页
        1.1 仪器第55页
        1.2 材料第55-5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6-68页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6-57页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7页
        2.3 色谱条件第57页
        2.4 方法学考察第57-61页
        2.5 丹参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第61-65页
        2.6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第65-67页
        2.7 系统聚类分析第67-68页
    3 讨论第68-70页
        3.1 供试品制备的筛选第68页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68-69页
        3.3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第69页
        3.4 聚类分析第69-70页
全文小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综述第75-87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个人简介第87-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参与项目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研究
下一篇:丹蛭降糖胶囊对DKD早期患者疗效观察及对糖尿病大鼠SDF-1α和P2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