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21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4-17页 |
1.1 弘扬安徽本土特色文化需要 | 第14页 |
1.2 人类健康发展需要 | 第14-15页 |
1.3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 | 第15-16页 |
1.4 华佗五禽戏研究现状堪忧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2.2.1 深入了解华佗五禽戏养生机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养生价值 | 第17-18页 |
2.2.2 深入探索华佗五禽戏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加强其保护工作 | 第18页 |
2.2.3 积极挖掘华佗五禽戏当代价值,有助于促进其普及与传播 | 第18-19页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2.1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3.2.2 历史与辩证唯物主义法 | 第19-20页 |
4 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4.1 华佗五禽戏 | 第20页 |
4.2 健身气功·五禽戏 | 第20-21页 |
第一部分 华佗五禽戏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 第21-31页 |
1 以古代导引养生术为功法基础 | 第21-25页 |
1.1 群众基础 | 第21-23页 |
1.2 实践经验 | 第23-24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2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第25-29页 |
2.1“天人相应”论 | 第25-26页 |
2.2 阴阳学说 | 第26-27页 |
2.3 五行学说 | 第27-28页 |
2.4 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 | 第28-29页 |
3 受古代仿生学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40页 |
1 华佗五禽戏的养形之道 | 第31-34页 |
1.1 疏经通络,外强四肢百骸 | 第32-33页 |
1.2 充盈气血,内滋五脏六腑 | 第33-34页 |
2 华佗五禽戏的养神之道 | 第34-38页 |
2.1 固精以壮神 | 第35-36页 |
2.2 静心顺志以宁神 | 第36页 |
2.3 专心一致以怡神 | 第36-37页 |
2.4 清心寡欲以守神 | 第37-38页 |
3 华佗五禽戏的养气之道 | 第38-40页 |
3.1 习练鹿戏,强腰壮肾以有效封藏元气 | 第38-39页 |
3.2 习练熊戏,健脾利胃以加强受纳运化水谷之气 | 第39页 |
3.3 习练鸟戏,滋润肺脏以不断吸入清气生成宗气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与现代传播 | 第40-48页 |
1 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40-42页 |
1.1 养生价值 | 第40页 |
1.2 文化传承价值 | 第40-41页 |
1.3 和谐社会价值 | 第41-42页 |
1.4 经济开发价值 | 第42页 |
2 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的现代传播 | 第42-48页 |
2.1 深入挖掘华佗五禽戏相关信息,全面传播华佗五禽戏 | 第43-44页 |
2.2 注重培养传承人,专业化地传播华佗五禽戏 | 第44-45页 |
2.3 以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广泛传播华佗五禽戏 | 第45-46页 |
2.4 以学校为载体,深度传播华佗五禽戏 | 第46页 |
2.5 以孔子学院等对外教学机构为依托,主动传播华佗五禽戏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综述 | 第54-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