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赣东北杜村男性婚姻消费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12-24页
    1.1 问题缘起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关于婚姻消费的研究第13-16页
        1.2.2 关于婚姻圈的研究第16-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设计第19-24页
        1.3.1 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第19-22页
        1.3.2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2 杜村概况和婚嫁习俗第24-31页
    2.1 杜村概况第24-25页
    2.2 从传统到当代:杜村的婚嫁习俗第25-31页
        2.2.1 婚姻流程第25-28页
        2.2.2 男方婚姻消费的构成第28-31页
3 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31-43页
    3.1 杜村男性婚姻消费的历史演变第31-37页
        3.1.1 集体化时期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31-34页
        3.1.2 改革开放初期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34-35页
        3.1.3 改革开放深化期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35-37页
    3.2 杜村男性婚姻消费的现状第37-43页
        3.2.1 近十年内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37-39页
        3.2.2 愈演愈烈的“代际剥削”第39-41页
        3.2.3“跨国婚姻”与新娘出逃的现象第41-43页
4 杜村“谈婚论价”背后的生成机制第43-58页
    4.1 人口结构:婚龄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第43-50页
        4.1.1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第43-47页
        4.1.2 农村适婚女性大量流失第47-50页
    4.2 婚姻市场:层级化标准的变迁第50-54页
        4.2.1 农村女性择偶观念的经济理性化第50-51页
        4.2.2 农村的收入分化和“富人提价”第51-54页
    4.3 文化根源:传宗接代的思想和面子文化第54-58页
        4.3.1 杜氏族谱:传宗接代思想的延续第54-56页
        4.3.2 根植于熟人社会的面子文化第56-58页
5 社会学视角下杜村男性的婚姻消费第58-65页
    5.1 消费社会学视角下婚姻消费的变迁第58-61页
        5.1.1 消费主义在杜村的兴起第58-60页
        5.1.2 被“商品化”的新娘第60-61页
    5.2 实践社会学视角下杜村男性的婚姻策略第61-65页
6 结论与反思第65-71页
    6.1 结论第65-68页
        6.1.1 杜村“谈婚论价”的现象及分析第65-66页
        6.1.2 市场经济对农村婚俗文化的冲击第66-68页
    6.2 反思第68-71页
        6.2.1 农村的养老问题和剩男现象第68-70页
        6.2.2 研究不足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81页
    附录 1第75-79页
    附录 2第79-80页
    附录 3第80-81页
致谢第81-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弱关系理论视阈下移动社交媒体的用户关系研究
下一篇: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主体间互动关系研究--以婺源H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