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大麦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10-12页 |
1.1.1 直接转化法 | 第10-11页 |
1.1.2 间接转化法 | 第11页 |
1.1.3 转基因技术在大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大麦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1 基因型对愈伤分化的影响 | 第12页 |
1.2.2 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Vrs1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大麦棱型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 第15页 |
1.3.2 大麦棱型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5-16页 |
1.4 Nud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CRISPR-Cas系统 | 第18-21页 |
1.5.1 CRISPR-Cas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1.5.2 CRISPR-Cas9原理 | 第20页 |
1.5.3 CRISPR-Cas9应用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1.2 转化载体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大麦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2 PCR扩增 | 第24页 |
2.2.3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4-25页 |
2.2.4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25页 |
2.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6 质粒提取 | 第26页 |
2.2.7 质粒向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6-27页 |
2.3 农杆菌介导法对大麦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27-31页 |
2.3.1 培养基 | 第27-28页 |
2.3.2 转化过程 | 第28-31页 |
2.4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31-33页 |
2.4.1 植物DNA粗提取(CTAB法) | 第31-32页 |
2.4.2 电泳缓冲液 | 第32页 |
2.4.3 PCR检测 | 第32-33页 |
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第33-43页 |
3.1 Vrs1基因和Nud基因序列获取及载体构建 | 第33-37页 |
3.2 农杆菌介导棱型基因Vrs1的转化 | 第37-42页 |
3.2.1 农杆菌介导棱型基因Vrs1对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37-39页 |
3.2.2 农杆菌介导棱型基因Vrs1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39-40页 |
3.2.3 农杆菌介导皮裸基因Nud对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转化 | 第40-41页 |
3.2.4 幼胚愈伤组织培养分化率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3.3 菌液PCR检测结果 | 第42页 |
3.4 目的基因PCR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3.5 总结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4.1 转化效率 | 第43-45页 |
4.2 幼胚愈伤与成熟胚愈伤的比较 | 第45-46页 |
4.3 幼胚愈伤分化率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60页 |
附录:MS培养基母液配制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