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剖析玉米遗传重组交换和单倍体诱导的机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6页
    1.1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2-20页
        1.1.1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2-13页
        1.1.2 单细胞测序的难点第13页
        1.1.3 单细胞的分离第13-15页
        1.1.4 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的发展第15-17页
        1.1.5 单细胞转录组扩增技术的发展第17-18页
        1.1.6 单细胞甲基化组测序及其他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8-19页
        1.1.7 单细胞文库的高通量测序第19-20页
        1.1.8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前景第20页
    1.2 减数分裂重组研究的进展第20-23页
        1.2.1 研究减数分裂的意义第20-21页
        1.2.2 通过遗传作图研究减数分裂重组交换第21页
        1.2.3 通过显微观察研究减数分裂重组第21-22页
        1.2.4 不同物种中透彻研究减数分裂的方法第22-23页
    1.3 单倍体诱导研究的进展第23-26页
        1.3.1 研究玉米单倍体诱导的意义第23页
        1.3.2 单倍体诱导现象的发现第23页
        1.3.3 种间杂交诱导单倍体第23-24页
        1.3.4 cenh3突变相关的单倍体诱导机制第24页
        1.3.5 玉米天然单倍体诱导系的发展第24-25页
        1.3.6 玉米stock 6 来源的单倍体诱导假说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3页
    2.1 利用测序四分体小孢子研究遗传重组规律第26-33页
        2.1.1 研究材料第26页
        2.1.2 单个四分体小孢子细胞的分离第26-27页
        2.1.3 单细胞MDA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27-30页
        2.1.4 单细胞DNA序列的比对及SNP获得第30-32页
        2.1.5 CO区段的Sanger重测序验证第32-33页
    2.2 利用测序单个花粉核研究单倍体诱导机制第33-43页
        2.2.1 研究材料第33页
        2.2.2 诱导系CAU5的单花粉核分离第33-34页
        2.2.3 自交系B73及B73-inducer的单精子分离第34-36页
        2.2.4 DNA随机引物PCR扩增第36-37页
        2.2.5 单核单细胞扩增DNA的建库测序第37-40页
        2.2.6 单胚及胚乳测序第40-41页
        2.2.7 序列比对并获得CNV第41-42页
        2.2.8 单胚及胚乳全基因组遗传背景的确定第42-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67页
    3.1 通过测序玉米四分体小孢子剖析遗传重组规律第43-56页
        3.1.1 单孢子的分离、DNA扩增和质量检测第43-44页
        3.1.2 高密度SNP标记的获得第44-45页
        3.1.3 高分辨遗传图谱的绘制第45-47页
        3.1.4 环境因素对遗传重组交换数量的影响第47-48页
        3.1.5 CO分布的偏好性第48-50页
        3.1.6 CO区段存在基因转换第50-51页
        3.1.7 CO干涉的鉴定第51-53页
        3.1.8 两个水平的染色单体干涉被鉴定第53-55页
        3.1.9 小结:单细胞测序技术加强了对遗传重组的理解第55-56页
    3.2 利用单花粉核测序剖析单倍体诱导机制第56-67页
        3.2.0 诱导系CAU5单核及单细胞DNA的分离和扩增第56页
        3.2.1 诱导系CAU5的花粉核中存在高频的CNV第56-58页
        3.2.2 B73及B73-inducer的单精子核的分离和基因组扩增第58页
        3.2.3 单精子测序证明高频CNV跟高诱导率有关第58-62页
        3.2.4 CAU5四分体单细胞测序证明CNV起始于有丝分裂过程第62-63页
        3.2.5 单胚及胚乳基因组测序第63-64页
        3.2.6 单胚及胚乳测序数据鉴定到两类非整倍现象第64-66页
        3.2.7 小结:起始于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后的染色体片段化是产生单倍体的直接原因第66-67页
4 讨论第67-70页
    4.1 单细胞及单核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对遗传重组和单倍体诱导的认识第67-68页
    4.2 单细胞及单核测序技术在植物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第68页
    4.3 重组交换与环境的关系第68-69页
    4.4 基因转换和重组非交换的发生规律第69页
    4.5 诱导系的精核DNA片段化与表观修饰之间的关系第69页
    4.6 单倍体诱导的功能基因和精子染色体片段化之间的关系第69-70页
5 参考文献第70-86页
附录A 用到的PCR引物第86-87页
附录B PCR反应第87-88页
附录C 单细胞测序数据的分析总结第88-91页
附录D 在单细胞数据中检测到的CO第91-116页
附录E CAU5单核及单细胞测序的样品及数据量第116-120页
附录F B73单精核测的样品及数据量第120-122页
附录G B73-inducer单精核测序样品及数据量第122-124页
附录H 单胚及单胚乳DNA测序的样品及数据量第124-129页
附录I 作者简历、在读期间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专著、参加国际会议及论文等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QTL Mapping for Microtuber Dormancy, GA3 and ABA Content in A Diploid Potato Population
下一篇:水稻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遗传基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