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和治疗进展 | 第9-10页 |
1.2 LLDT-8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LLDT-8与甲氨喋呤临床联合用药治疗RA的可行性 | 第10-11页 |
1.4 运用体外Caco-2细胞模型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 第11-12页 |
1.5 体内吸收规律及联合用药的研究 | 第12-13页 |
1.6 药物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13-14页 |
1.7 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体外Caco-2细胞模型研究LLDT-8的吸收机制 | 第16-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1 药品与试剂 | 第1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17页 |
2.2.2 细胞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17-18页 |
2.2.3 LLDT-8在Caco-2细胞模型跨膜转运实验 | 第18-19页 |
2.2.4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9页 |
2.2.5 样品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2.6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0-23页 |
2.3.1 Caco-2细胞模型的完整性考察 | 第20-21页 |
2.3.2 LLDT-8跨膜转运实验结果 | 第21-23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大鼠体内LLDT-8的吸收规律及联用甲氨蝶呤对其的影响 | 第25-3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1.1 药物及试剂 | 第2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3.1.4 给药溶液配制方法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大鼠体内吸收实验 | 第25-26页 |
3.2.2 大鼠体内分肠段吸收实验 | 第26页 |
3.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6-30页 |
3.3.1 大鼠体内联用甲氨蝶呤对LLDT-8吸收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2 甲氨蝶呤对LLDT-8分肠段吸收的影响 | 第28-30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药物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31-4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4.1.1 药品与试剂 | 第31-32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4.2.1 体外肝脏微粒体代谢稳定性 | 第32页 |
4.2.2 直接抑制试验 | 第32-33页 |
4.2.3 机制性抑制实验 | 第33页 |
4.2.4 亚型鉴定实验 | 第33页 |
4.2.5 肝细胞诱导实验 | 第33-34页 |
4.2.6 探针底物及其代谢物的质谱测定条件 | 第34页 |
4.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4-3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4.3.1 体外肝脏微粒体代谢稳定性 | 第35页 |
4.3.2 直接抑制试验 | 第35-37页 |
4.3.3 机制性抑制实验 | 第37-38页 |
4.3.4 亚型鉴定实验 | 第38-39页 |
4.3.5 肝细胞诱导实验 | 第39-40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41-52页 |
5.1 LLDT-8与P-糖蛋白底物或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41-48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5.1.3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5.1.4 结果讨论 | 第47-48页 |
5.2 LLDT-8与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或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 第48-52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5.2.3 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5.2.4 结果讨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