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时间窗推荐的城市货运共同配送系统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关于城市货运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共同配送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关于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20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2 北京市城市货运市场分析 | 第20-30页 |
2.1 调研的途径以及资料的获取方法 | 第20页 |
2.2 北京市城市货运的宏观数据 | 第20-23页 |
2.2.1 北京市公路货运指标 | 第20-21页 |
2.2.2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 | 第21-22页 |
2.2.3 北京市的人口情况 | 第22-23页 |
2.3 北京市城市货运的调研结果 | 第23-29页 |
2.3.1 北京市的货运配送模式及OD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北京市的货运车辆限行政策 | 第24-26页 |
2.3.3 北京市区货车通行证 | 第26-27页 |
2.3.4 北京市区货运的交通工具分析 | 第27-28页 |
2.3.5 北京市区货运配送时间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非交通繁忙时间窗推荐模块 | 第30-46页 |
3.1 北京交通指数 | 第30-33页 |
3.1.1 交通指数的概念 | 第30-31页 |
3.1.2 浮动车交通数据检测 | 第31页 |
3.1.3 交通指数的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3.2 交通指数的获取与数据修复 | 第33-37页 |
3.2.1 北京交通指数的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3.2.2 基于VBA的网页爬虫程序 | 第34-35页 |
3.2.3 爬虫运行效果与评估缺失 | 第35页 |
3.2.4 数据的清洗与修复 | 第35-37页 |
3.3 基于北京交通指数的时空分析 | 第37-42页 |
3.3.1 按时间维度开展交通分析 | 第37-40页 |
3.3.2 按空间维度开展交通分析 | 第40-42页 |
3.4 非交通繁忙时间窗的确定 | 第42-45页 |
3.4.1 非交通繁忙期的界定标准 | 第42-43页 |
3.4.2 非交通繁忙时间窗的确定实例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模块 | 第46-53页 |
4.1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原则 | 第46-47页 |
4.2 共同配送费用分摊的方法 | 第47-50页 |
4.2.1 简易一次分摊模型 | 第47-48页 |
4.2.2 基于Shapley值分摊 | 第48-50页 |
4.3 应用算例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系统的技术实现与应用趋势 | 第53-65页 |
5.1 系统的技术实现过程 | 第53-57页 |
5.1.1 系统目标 | 第53-54页 |
5.1.2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4页 |
5.1.3 系统功能结构 | 第54-55页 |
5.1.4 系统业务流程 | 第55-56页 |
5.1.5 关键应用开发技术 | 第56-57页 |
5.2 系统UI及功能说明 | 第57-64页 |
5.2.1 用户注册与登录 | 第58-59页 |
5.2.2 推荐时间窗模块 | 第59-60页 |
5.2.3 货源模块 | 第60-62页 |
5.2.4 车源模块 | 第62-63页 |
5.2.5 费用分摊模块 | 第63-64页 |
5.3 应用趋势 | 第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第65-66页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A | 第69-71页 |
附录B | 第71-73页 |
附录C | 第73-74页 |
附录D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