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9-13页 |
1.2 嵌入式实时系统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 | 第13页 |
1.3 目前国内仪器仪表领域通用的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硬件平台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的目的 | 第14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 第16-33页 |
2.1 硬件结构框图 | 第16-17页 |
2.2 各主要模块介绍 | 第17-21页 |
2.2.1 A/D数据采集芯片 CMOS摄像头-OV | 第17-18页 |
2.2.2 DSP-TMS320C | 第18-21页 |
2.2.2.1 TMS320C6712的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2.2.2.2 硬件结构 | 第19-20页 |
2.2.2.3 软件资源 | 第20-21页 |
2.2.3 其它芯片 | 第21页 |
2.3 图像采集模块 | 第21-22页 |
2.4 图像处理模块 | 第22-24页 |
2.4.1 DSP电源和复位电路设计 | 第23页 |
2.4.2 DSP资源分配 | 第23-24页 |
2.4.3 DSP与存储器接口 | 第24页 |
2.5 图像和结果传输模块 | 第24-25页 |
2.6 硬件系统的控制逻辑实现 | 第25-32页 |
2.6.1 ARDY信号产生 | 第26页 |
2.6.2 实现DSP的总线接口 | 第26-28页 |
2.6.3 图像采集接口 | 第28页 |
2.6.4 并行数据转换成IIC总线形式 | 第28-32页 |
2.6.4.1 IIC总线工作方式 | 第28-29页 |
2.6.4.2 IIC总线的实现 | 第29-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3-50页 |
3.1 软件的功能设计与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3.2 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 第34-36页 |
3.2.1 OV7120寄存器的配置阶段 | 第34-35页 |
3.2.2 一帧图像采集阶段 | 第35-36页 |
3.3 二维FFT算法的实现 | 第36-41页 |
3.3.1 二维FFT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41页 |
3.3.2 二维FFT在DSP上的实现 | 第41页 |
3.4 数据传输程序 | 第41-44页 |
3.4.1 UART协议 | 第41页 |
3.4.2 UART协议在DSP上的实现 | 第41-44页 |
3.4.2.1 MCBSP实现的串口方案 | 第41-42页 |
3.4.2.2 MCBSP的寄存器配置 | 第42-43页 |
3.4.2.3 传输、接收UART数据过程 | 第43-44页 |
3.4.2.4 程序流程 | 第44页 |
3.5 系统加载方案的选择和编程实现 | 第44-49页 |
3.5.1 加载方式的介绍和方案的选择 | 第44-46页 |
3.5.1.1 DSP加载方式和加载过程的介绍 | 第44-45页 |
3.5.1.2 烧写文件的生成 | 第45页 |
3.5.1.3 加载方案的选择 | 第45-46页 |
3.5.2 编程实现 | 第46-49页 |
3.5.2.1 引导程序 | 第47页 |
3.5.2.2 连接命令文件 | 第47页 |
3.5.2.3 烧写程序 | 第47-48页 |
3.5.2.4 连接命令文件 | 第48-49页 |
3.6 数据接收和显示模块 | 第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 | 第50-60页 |
4.1 电路板设计规则 | 第50页 |
4.2 电路调试 | 第50-58页 |
4.2.1 电源板调试 | 第50-52页 |
4.2.2 图像采集板调试 | 第52页 |
4.2.3 信号处理板调试 | 第52-57页 |
4.2.3.1 常规检查 | 第53页 |
4.2.3.2 硬件仿真调试 | 第53-57页 |
4.2.3.2.1 SRAM调试 | 第53页 |
4.2.3.2.2 FLASH调试 | 第53-54页 |
4.2.3.2.3 CPLD调试 | 第54-57页 |
4.2.3.2.4 串口传输调试 | 第57页 |
4.2.4 FFT算法调试 | 第57-58页 |
4.2.4.1 基于CCS的Simulator的功能仿真调试 | 第57页 |
4.2.4.2 基于CCS的程序仿真调试 | 第57-58页 |
4.2.5 程序联调 | 第58页 |
4.3 系统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改进设计思想和实现 | 第60-75页 |
5.1 改进的设计思想 | 第60-61页 |
5.1.1 图像采集电路的改进 | 第60页 |
5.1.2 用SDRAM代替SRAM作数据存储器 | 第60-61页 |
5.1.3 关于EMIF的时钟 | 第61页 |
5.2 改进的系统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 第61-75页 |
5.2.1 SDRAM的选择与设计 | 第62-64页 |
5.2.1.1 SDRAM的上电初始化 | 第62-63页 |
5.2.1.2 SDRAM的控制命令 | 第63页 |
5.2.1.3 SDRAM的读写时序设计 | 第63-64页 |
5.2.1.4 SDRAM的刷新 | 第64页 |
5.2.2 系统时钟设计 | 第64页 |
5.2.3 系统总线设计 | 第64-65页 |
5.2.4 图像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65-66页 |
5.2.5 硬件系统的逻辑控制实现 | 第66-71页 |
5.2.6 改进的系统工作原理 | 第71-75页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