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 第14-25页 |
2.1 环境问题及企业环境审计 | 第14-20页 |
2.1.1 工业社会与环境问题 | 第14页 |
2.1.2 环境审计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 | 第14-16页 |
2.1.3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2.2 国内外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2.2.1 国外现状 | 第20-21页 |
2.2.2 国内现状 | 第21页 |
2.2.3 国内外现状比较 | 第21-22页 |
2.3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文献回顾 | 第22-25页 |
2.3.1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程序方法与评价体系 | 第22页 |
2.3.2 不同行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研究 | 第22-23页 |
2.3.3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2.3.4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实证研究 | 第23-24页 |
2.3.5 总结与文献述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3.1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现状概述 | 第25-26页 |
3.1.1 我国制药企业发展概况 | 第25页 |
3.1.2 制药企业的环境污染和影响 | 第25-26页 |
3.1.3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现状 | 第26页 |
3.2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6-28页 |
3.3 制药企业内部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制药企业内部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 第28页 |
3.3.2 制药企业内部开展环境审计的可行性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流程研究 | 第30-41页 |
4.1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工作安排 | 第30-32页 |
4.1.1 基本要求与审计目的 | 第30页 |
4.1.2 适用范围 | 第30-31页 |
4.1.3 任务分工与确认事项 | 第31-32页 |
4.1.4 环境审计人员 | 第32页 |
4.2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内容 | 第32-33页 |
4.2.1 事前环境审计 | 第32-33页 |
4.2.2 事中环境审计 | 第33页 |
4.2.3 事后环境审计 | 第33页 |
4.3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程序 | 第33-41页 |
4.3.1 准备阶段 | 第34-36页 |
4.3.2 实施阶段 | 第36-38页 |
4.3.3 报告与跟踪阶段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制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 第41-50页 |
5.1 评价指标的作用 | 第41页 |
5.2 评价指标的设计依据 | 第41-42页 |
5.2.1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 第41-42页 |
5.2.2 制药业的环境管理准则 | 第42页 |
5.2.3 企业内部的环境政策和环境影响 | 第42页 |
5.3 评价指标设计 | 第42-47页 |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5.4.1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 第47页 |
5.4.2 评价指标最终值的计算 | 第47-48页 |
5.5 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制药企业内部开展环境审计的案例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9页 |
6.1 案例的背景 | 第50-51页 |
6.2 实施状况分析 | 第51-55页 |
6.2.1 大鹏药品内部的环境审计目标与内容 | 第51-52页 |
6.2.2 大鹏药品内部的环境审计特色与重点 | 第52-53页 |
6.2.3 大鹏药品内部的环境审计实施过程 | 第53-54页 |
6.2.4 大鹏药品内部的环境审计实施结果 | 第54-55页 |
6.3 实施效果评价 | 第55-57页 |
6.4 案例的启示 | 第57-59页 |
6.4.1 领导的重视与各部门人员的支持是实施的基础 | 第57-58页 |
6.4.2 内部审计人员的优良素质是实施的关键 | 第58页 |
6.4.3 内部和外部的联合实施促使环境审计发挥更大的效果 | 第58页 |
6.4.4 注重解决方案的落实是环境审计的价值体现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1页 |
7.1 总结 | 第5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7.2.1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