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城市管理 | 第18页 |
2.1.2 城管综合执法 | 第18-19页 |
2.1.3 内部监督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分权制衡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人性缺陷假设理论 | 第21页 |
2.2.3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舟山市定海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3.1 舟山市定海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概况 | 第23-30页 |
3.1.1 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主体和方式 | 第23-27页 |
3.1.2 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3 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取得的成绩 | 第28-30页 |
3.2 舟山市定海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层级监督“虚化” | 第30-31页 |
3.2.2 专门监督的力度有限 | 第31-32页 |
3.2.3 同级执法监督趋于形式化 | 第32-33页 |
3.2.4 城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3页 |
3.3 舟山市定海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3.1 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律的意识不强 | 第34页 |
3.3.2 监督主体地位不高且缺乏相对独立性 | 第34-35页 |
3.3.3 实施监督的人员和力量有限 | 第35页 |
3.3.4 缺乏统一的层级监督法律规范 | 第35-36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城市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做法与启示 | 第36-42页 |
4.1 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城市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做法 | 第36-39页 |
4.1.1 德国的内部监督制度 | 第36页 |
4.1.2 日本的内部监督制度 | 第36-37页 |
4.1.3 香港的内部监督制度 | 第37-38页 |
4.1.4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制度 | 第38-39页 |
4.1.5 浙江省义乌市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制度 | 第39页 |
4.2 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城市内部监督制度的若干启示 | 第39-42页 |
4.2.1 注重内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 第39-40页 |
4.2.2 强调内部监督主体的权威性 | 第40页 |
4.2.3 重视城管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 | 第40-42页 |
第5章 强化舟山市定海区城管综合执法内部监督的对策 | 第42-57页 |
5.1 改革层级监督 | 第42-46页 |
5.1.1 探索建立专门的层级监督法律和制度体系 | 第42-44页 |
5.1.2 建立上级机关派驻监督员制度 | 第44-45页 |
5.1.3 加强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监督责任 | 第45-46页 |
5.2 强化专门监督 | 第46-48页 |
5.2.1 加强行政监察对城管执法的监督力度 | 第46-47页 |
5.2.2 发挥审计职能加强对执法机关的经济监督 | 第47-48页 |
5.2.3 重视提升专门监督的地位保障权力的行使 | 第48页 |
5.3 加强同级执法监督 | 第48-51页 |
5.3.1 通过强化备案审查监督提升监督的力度 | 第48-49页 |
5.3.2 健全城管综合执法案卷评查机制 | 第49-50页 |
5.3.3 严格实施城管执法人员的主体资格管理 | 第50-51页 |
5.3.4 充实法制监督人员并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修养 | 第51页 |
5.4 完善城管内部监督机制 | 第51-57页 |
5.4.1 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 | 第52-53页 |
5.4.2 完善城管的内部审案制度规范 | 第53-54页 |
5.4.3 积极利用“数字城管”提升执法效率 | 第54-55页 |
5.4.4 科学合理设定城管综合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