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9-33页 |
1.1 国内外农药研究及市场状态 | 第9-15页 |
1.1.1 国外农药发展概况及趋势 | 第9-11页 |
1.1.1.1 销售额增长缓慢,近年呈下降趋势 | 第9-10页 |
1.1.1.2 开发费用增长迅速 | 第10页 |
1.1.1.3 公司兼并、合并更趋频繁,行业发展更趋垄断 | 第10-11页 |
1.1.1.4 除草剂是新农药研究开发的重点 | 第11页 |
1.1.2 国内农药工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第11-15页 |
1.1.2.1 国内农药工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1.2.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1.2.3 可喜的进展 | 第12-13页 |
1.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的发展迅速 | 第13-14页 |
1.1.2.5 中国农药消费情况 | 第14页 |
1.1.2.6 我国农药发展计划 | 第14-15页 |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挺立 | 第15-20页 |
1.2.1 简介 | 第15页 |
1.2.2 作用机理与应用范围 | 第15-17页 |
1.2.2.1 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2.2.2 应用范围 | 第16-17页 |
1.2.2.3 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 第17页 |
1.2.3 合成路线 | 第17-20页 |
1.3 催化转移加氢反应 | 第20-31页 |
1.3.1 CTH的反应条件 | 第20-25页 |
1.3.1.1 催化剂 | 第20-22页 |
1.3.1.2 氢给予体 | 第22-24页 |
1.3.1.3 温度对CTH过程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1.4 溶剂对CTH反应的影响 | 第25页 |
1.3.2 CTH反应机理 | 第25-28页 |
1.3.3 催化转移加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1.3.3.1 加氢反应 | 第29-30页 |
1.3.3.2 氢解反应 | 第30-31页 |
1.3.4 展望 | 第3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3-43页 |
2.1 催化剂设计思想 | 第33-34页 |
2.1.1 催化剂主组分的选择 | 第33页 |
2.1.2 催化剂助催化剂的选择 | 第33页 |
2.1.3 催化剂载体 | 第33-34页 |
2.1.4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4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2.3 催化剂制备 | 第35-37页 |
2.3.1 Pd/C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6页 |
2.3.1.1 沉淀法制备5%Pd/C催化剂(Ⅰ) | 第35页 |
2.3.1.2 液相氢化法制备5%Pd/C催化剂(Ⅱ) | 第35-36页 |
2.3.1.3 等体积浸渍法制备5%Pd/C催化剂(Ⅲ) | 第36页 |
2.3.2 Pd-Me/C催化剂制备 | 第36-37页 |
2.3.3 其它类型载体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2.4 催化剂表征 | 第37-41页 |
2.4.1 载体及催化剂BET测试 | 第37页 |
2.4.2 催化剂TPR表征及还原 | 第37-39页 |
2.4.3 TPO实验 | 第39页 |
2.4.4 TPD实验 | 第39页 |
2.4.5 XRD测试 | 第39-40页 |
2.4.6 SEM和TEM测试 | 第40页 |
2.4.7 XPS测试 | 第40页 |
2.4.8 TG-DTA 测试 | 第40页 |
2.4.9 IR 测试 | 第40-41页 |
2.5 催化剂转移加氢活性评价 | 第41-43页 |
2.5.1 实验装置 | 第41页 |
2.5.2 转化率及选择性计算 | 第41-42页 |
2.5.3 原料和产物的分析鉴定 | 第42-43页 |
2.5.3.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2.5.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2页 |
2.5.3.3 1H NMR 测试 | 第42页 |
2.5.3.4 元素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间-苯二酚转移加氢制备1,3-环己二酮 | 第43-52页 |
3.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43页 |
3.2 催化剂表征 | 第43-44页 |
3.3 催化剂转移加氢反应活性评价 | 第44-51页 |
3.3.1 分析条件 | 第44-45页 |
3.3.2 催化剂活性评价及间-苯二酚转移加氢反应条件优化 | 第45-51页 |
3.3.2.1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7-48页 |
3.3.2.2 催化剂还原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8页 |
3.3.2.3 氢供体对转移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2.4 溶剂对转移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3.3.2.5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转移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的催化转移加氢合成 | 第52-73页 |
4.1 试剂及材料 | 第52页 |
4.2 Pd/C催化DOC的合成及分析方法 | 第52-59页 |
4.2.1 预备实验 | 第52-53页 |
4.2.2 产物定性及分析方法确定 | 第53-59页 |
4.2.2.1 柱层析分离 | 第53-55页 |
4.2.2.2 产物定性 | 第55-57页 |
4.2.2.3 分析方法 | 第57-59页 |
4.3 DHB催化转移加氢反应条件优化 | 第59-71页 |
4.3.1 各种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 | 第59-61页 |
4.3.1.1 单金属Pd负载催化剂制备 | 第60页 |
4.3.1.2 催化活性评价结果 | 第60-61页 |
4.3.2 γ-Al2O3负载Pd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4.3.2.1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2 Pd负载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3 Pd/γ-Al2O3、Pd/C催化剂的氢吸附性能比较 | 第64页 |
4.3.3 溶剂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4 NaOH加入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5 氢供体种类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6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7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9页 |
4.3.8 催化剂套用及再生试验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在转移加氢反应中的性能 | 第73-92页 |
5.1 Pd-Me/C催化剂 | 第73-81页 |
5.1.1 Pd-Me/C催化剂的制备与特征 | 第73-76页 |
5.1.2 Pd-Co/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76-81页 |
5.1.2.1 Pd-Co/C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活性 | 第76-77页 |
5.1.2.2 TPR分析测试 | 第77-78页 |
5.1.2.3 SEM/TEM分析 | 第78-79页 |
5.1.2.4 XPS分析测试 | 第79-81页 |
5.2 Pd-Me/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81-87页 |
5.2.1 Pd-Me/γ-Al2O3催化剂 | 第81-84页 |
5.2.2 Pd-Cu/γ-Al2O3催化剂 | 第84-85页 |
5.2.3 Pd-La/γ-Al2O3催化剂 | 第85-87页 |
5.3 Pd-Me/硅胶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87-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3,5-二羟基苯甲酸催化转移加氢宏观动力学研究 | 第92-100页 |
6.1 表观活化能的确定 | 第92-93页 |
6.2 对催化剂的反应级数确定 | 第93-94页 |
6.3 对DHB的反应级数确定 | 第94-95页 |
6.4 对甲酸钠的反应级数确定 | 第95-96页 |
6.5 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96-98页 |
6.6 反应过程机理分析讨论 | 第9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七章 挺立新合成路线及探索 | 第100-103页 |
7.1 实验方法 | 第100页 |
7.2 反应可行性分析 | 第100-10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3-114页 |
附录 | 第114-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