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连带责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不真正连带责任概述 | 第9-19页 |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界分 | 第10-14页 |
(一) 责任发生的原因是否具有独立性 | 第10-11页 |
(二) 是否具有给付目的之共同 | 第11页 |
(三) 各债务人对于债务的负担不同 | 第11页 |
(四) 是否具有终局责任人 | 第11-12页 |
(五) 适用原则不同 | 第12页 |
(六) 法律效力不同 | 第12-14页 |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分类 | 第14-15页 |
四、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价值 | 第15-19页 |
(一) 可以避免对非终局责任人利益的牺牲 | 第15-16页 |
(二) 避免对债权人课以过重的程序负担 | 第16页 |
(三)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 第16-17页 |
(四) 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扩张对司法公正的损害 | 第17-18页 |
(五) 有利于提高诉讼整体效益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对外与对内效力 | 第19-36页 |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对外效力问题 | 第19-30页 |
(一) 对债权人的效力 | 第19-28页 |
(二) 对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的效力问题 | 第28-30页 |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对内效力问题 | 第30-36页 |
(一) 追偿权的存在依据 | 第30-32页 |
(二) 追偿权的取得 | 第32-33页 |
(三) 行使追偿权的名义 | 第33-34页 |
(四) 追偿权的范围 | 第34-35页 |
(五) 追偿权的实现方式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立法完善 | 第36-46页 |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实体法完善 | 第36-40页 |
(一) 现行实体法上的规定 | 第36-37页 |
(二) 现行实体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三) 实体法的完善 | 第39-40页 |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程序法完善 | 第40-46页 |
(一) 废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 第40-43页 |
(二) 合理借鉴引入诉讼制度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