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动实验的煤矿机器界面可用性评估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眼动评估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人机界面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眼动的概念及模式 | 第20-22页 |
2.1.1 眼动生理机制 | 第20-21页 |
2.1.2 眼动基本模式 | 第21-22页 |
2.2 界面评估中眼动的主要测量指标 | 第22-25页 |
2.2.1 搜索过程测量指标 | 第23-24页 |
2.2.2 加工过程测量指标 | 第24页 |
2.2.3 其他指标 | 第24-25页 |
2.3 界面可用性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3.1 认知心理学 | 第25-26页 |
2.3.2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6-28页 |
2.3.3 人机交互中的活动理论 | 第28-29页 |
2.3.4 人机工程学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界面可用性眼动评估模型 | 第30-40页 |
3.1 可用性含义及维度 | 第30-32页 |
3.1.1 可用性含义 | 第30-31页 |
3.1.2 可用性维度 | 第31-32页 |
3.2 可用性维度与眼动指标的关联性 | 第32-35页 |
3.2.1 热点图与有效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2 注视时间与效率的关系 | 第33页 |
3.2.3 瞳孔大小与满意度的关系 | 第33-34页 |
3.2.4 可用性眼动测量维度 | 第34-35页 |
3.3 眼动可用性评估模型 | 第35页 |
3.4 界面可用性影响因素模型 | 第35-39页 |
3.4.1 人的因素 | 第36-37页 |
3.4.2“机”的因素 | 第37-38页 |
3.4.3 环境的因素 | 第38-39页 |
3.4.4 机器界面可用性影响因素模型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煤矿机器界面的眼动实验 | 第40-50页 |
4.1 机器设备的可用性测试方案 | 第40-42页 |
4.1.1 测试方案制定流程 | 第40-41页 |
4.1.2 锚杆钻机操作流程可用性测试 | 第41-42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42-46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4.2.2 实验被试 | 第43页 |
4.2.3 实验对象 | 第43-44页 |
4.2.4 实验设备 | 第44-45页 |
4.2.5 实验任务 | 第45页 |
4.2.6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4.3 数据收集及分析系统 | 第46-49页 |
4.3.1 数据收集方法 | 第46-47页 |
4.3.2 操作人员信息收集 | 第47页 |
4.3.3 锚杆钻机用户绩效数据收集 | 第47页 |
4.3.4 用户满意度数据收集及分析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73页 |
5.1 锚杆钻机操作流程绩效数据分析 | 第50-54页 |
5.1.1 锚杆钻机绩效数据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5.1.2 锚杆钻机操作流程绩效数据分析 | 第51-54页 |
5.2 眼动指标差异分析 | 第54-60页 |
5.2.1 评价指标 | 第54-55页 |
5.2.2 总注视时间 | 第55-56页 |
5.2.3 瞳孔大小分析 | 第56-57页 |
5.2.4 热点图分析 | 第57-60页 |
5.3 动作行为分析 | 第60-68页 |
5.3.1 作业步骤 | 第60-61页 |
5.3.2 动作分类 | 第61-62页 |
5.3.3 分析流程 | 第62-65页 |
5.3.4 分步骤具体分析 | 第65-68页 |
5.4 可用性问题清单 | 第68-69页 |
5.5 锚杆钻机界面可用性水平提升建议 | 第69-72页 |
5.5.1 操作装置设计原则 | 第69-71页 |
5.5.2 锚杆钻机操作装置改进建议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