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前体和诱导子对黄芩悬浮细胞生物量积累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黄芩研究近况概述第10-14页
        1.1.1 黄芩简介第10页
        1.1.2 黄芩的药用成分第10-11页
        1.1.3 黄芩的药理作用第11-13页
        1.1.4 黄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第13-14页
    1.2 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概况第14-16页
        1.2.1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第15页
        1.2.2 国内外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3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存在问题第16页
    1.3 影响植物细胞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的因素第16-18页
        1.3.1 植物内部因素第16-17页
        1.3.2 植物外部因素第17-18页
    1.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2 黄芩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优化培养第19-40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9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药剂第19页
        2.1.3 实验仪器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3页
        2.2.1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第19-20页
        2.2.2 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20页
        2.2.3 黄芩悬浮细胞系的优化培养第20-21页
        2.2.4 黄芩悬浮细胞系干/鲜重的测定第21页
        2.2.5 黄芩悬浮细胞系p H值测定第21页
        2.2.6 黄芩悬浮细胞系电导率测定第21页
        2.2.7 黄芩悬浮细胞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第21-22页
        2.2.8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23页
        2.2.9 黄芩悬浮细胞系黄芩苷含量测定第23页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3-38页
        2.3.1 接种量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第23-27页
        2.3.2 蔗糖含量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第27-31页
        2.3.3 培养基p H值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第31-34页
        2.3.4 6-BA和NAA配比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第34-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黄芩苷含量与其他生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0-53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页
        3.1.1 实验材料第40页
        3.1.2 试验药剂第40页
        3.1.3 实验仪器第40页
    3.2 试验方法第40-41页
        3.2.1 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培养第40页
        3.2.2 黄芩细胞悬浮系干/鲜质量的测定第40页
        3.2.3 黄芩悬浮细胞系p H值的测定第40页
        3.2.4 黄芩悬浮细胞系电导率的测定第40页
        3.2.5 黄芩悬浮细胞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第40-41页
        3.2.6 黄芩悬浮细胞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41页
        3.2.7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1页
        3.2.8 黄芩细胞悬浮系黄芩苷含量的测定第41页
        3.2.9 相关性分析第41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1-52页
        3.3.1 黄芩悬浮细胞系的黄芩苷含量生长曲线第41-42页
        3.3.2 黄芩悬浮细胞系干/鲜重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2-45页
        3.3.3 黄芩悬浮细胞系p H值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3.3.4 黄芩悬浮细胞系电导率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7-49页
        3.3.5 黄芩悬浮细胞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3.3.6 黄芩悬浮细胞系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前体与诱导子对黄芩悬浮细胞系的影响第53-72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3页
        4.1.1 实验材料第53页
        4.1.2 试验药剂第53页
        4.1.3 实验仪器第53页
    4.2 试验方法第53-56页
        4.2.1 黄芩悬浮细胞系前体与诱导子正交试验设计第53-54页
        4.2.2 干/鲜重的测定第54页
        4.2.3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第54页
        4.2.4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54页
        4.2.5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第54-56页
        4.2.6 黄芩苷含量测定第56页
        4.2.7 数据分析第56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70页
        4.3.1 黄芩悬浮细胞系鲜重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4.3.2 黄芩悬浮细胞系干重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4.3.3 黄芩悬浮细胞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4.3.4 黄芩悬浮细胞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4.3.5 黄芩悬浮细胞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及其分析第67-68页
        4.3.6 黄芩悬浮细胞系黄芩苷含量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讨论第72-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下一篇: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