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磁通门传感器 | 第12-20页 |
1.1.1 磁通门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1.2 磁通门传感器结构 | 第14-20页 |
1.2 磁通门传感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20-23页 |
1.2.1 磁场分析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1.2.2 磁场计算方法在磁通门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2.3 磁场分析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3 磁通门传感器SPICE模型 | 第23-28页 |
1.3.1 采用退磁系数建立磁通门SPICE模型 | 第23-27页 |
1.3.2 采用退磁系数建立磁通门SPICE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4 目前磁通门SPICE模型面临的问题 | 第28-29页 |
1.5 本论文的目的 | 第2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磁通门传感器的简化数学模型 | 第32-38页 |
2.1 考虑矫顽力的分段折线近似磁芯磁滞回线时的磁通门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2.2 二次谐波法与四次谐波法比较 | 第34-36页 |
2.2.1 灵敏度分析比较 | 第34-35页 |
2.2.2 线性范围和非线性误差比较 | 第35-36页 |
2.3 负反馈和零磁场工作方式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磁通门磁芯材料的数学模型及其SPICE建模研究 | 第38-64页 |
3.1 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 | 第38-44页 |
3.1.1 瞬态磁滞方程 | 第38-42页 |
3.1.2 准静态磁滞方程 | 第42-44页 |
3.2 Jiles-Atherton-Brachtendorf磁滞模型 | 第44-48页 |
3.2.1 Jiles-Atherton -Brachtendorf磁滞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3.2.2 Jiles-Atherton-Brachtendorf模型的SPICE实现 | 第45-48页 |
3.3 一种简单的Jiles-Atherton-Brachtendorf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 第48-53页 |
3.3.1 参数提取 | 第49-50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3.4 考虑涡流的薄片磁芯模型 | 第53-57页 |
3.5 一种可以考虑趋肤效应的薄片磁芯磁滞回线SPICE建模方法 | 第57-62页 |
3.5.1 考虑趋肤效应的薄片磁芯SPICE模型 | 第57-59页 |
3.5.2 模型验证 | 第59-62页 |
3.6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基于积分方程法的磁通门SPICE建模研究 | 第64-122页 |
4.1 积分方程相关理论 | 第64-75页 |
4.1.1 退磁场 | 第64-65页 |
4.1.2 静态积分方程 | 第65-67页 |
4.1.3 瞬态积分方程 | 第67-68页 |
4.1.4 积分方程系数矩阵的计算 | 第68-75页 |
4.2 基于磁场积分方程的磁通门SPICE建模研究 | 第75-81页 |
4.2.1 基于磁场积分方程的磁通门准静态分析 | 第75-77页 |
4.2.2 基于磁场积分方程的磁通门瞬态分析 | 第77-78页 |
4.2.3 基于磁场积分方程的磁通门SPICE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 第78-81页 |
4.3 基于磁标势积分方程的磁通门SPICE建模研究 | 第81-87页 |
4.3.1 基于磁标势积分方程的磁通门准静态分析 | 第81-84页 |
4.3.2 基于磁标势积分方程的磁通门瞬态分析 | 第84-85页 |
4.3.3 基于磁标势积分方程的磁通门SPICE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 第85-87页 |
4.4 模型验证 | 第87-119页 |
4.4.1 螺线管磁通门验证 | 第87-110页 |
4.4.2 平面磁通门验证 | 第110-119页 |
4.5 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五章 基于积分方程和插值法的磁通门SPICE建模研究 | 第122-140页 |
5.1 基于积分方程和插值法的磁通门SPICE模型 | 第122-124页 |
5.2 采用退磁系数建立磁通门SPICE模型 | 第124-125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125-137页 |
5.3.1 仿真结果对比 | 第125-129页 |
5.3.2 仿真时间分析 | 第129-131页 |
5.3.3 误差分析 | 第131-136页 |
5.3.4 几种方法对比 | 第136-137页 |
5.4 小结 | 第137-14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6.1 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40-142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