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0-21页 |
(一)重点 | 第20页 |
(二)难点 | 第20页 |
(三)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理论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治理 | 第21-22页 |
(二)国家治理 | 第22-23页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 第24-28页 |
(一)基本要求 | 第24-25页 |
(二)战略要点 | 第25-27页 |
(三)价值目标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第28-31页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思想解放 | 第28-29页 |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型的重大举措 | 第29页 |
(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新语境 | 第31-33页 |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第32页 |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带来的机遇 | 第33-37页 |
(一)经济治理现代化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经济基础 | 第33-34页 |
(二)政治治理现代化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多样化 | 第34-35页 |
(三)文化治理现代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视域 | 第35-36页 |
(四)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环境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带来的挑战 | 第37-41页 |
(一)治理理念面临的挑战 | 第38-39页 |
(二)治理机制面临的挑战 | 第39-40页 |
(三)治理方法面临的挑战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 | 第41-64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1-46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治理 | 第41-42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 | 第42-44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第46-48页 |
(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 第46-47页 |
(二)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统一 | 第47页 |
(三)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 第47-48页 |
(四)整体性和突破性相统一 | 第48页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 第48-59页 |
(一)治理理念现代化 | 第49-54页 |
(二)治理机制现代化 | 第54-58页 |
(三)治理方法现代化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 第59-64页 |
(一)发动群众进行自我治理 | 第60页 |
(二)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资源 | 第60-61页 |
(三)完善治理法规政策体系,提升治理科学化水平 | 第61-62页 |
(四)充分利用网络治理优势,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