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Internet QoS中带宽共享的公平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简写对照表(Abbreviation)第8-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1.3 所取得的成果第18-19页
    1.4 本文的组织第19-20页
第二章 QoS研究综述第20-40页
    2.1 概述第20-21页
        2.1.1 什么是QoS第20页
        2.1.2 QoS量化指标第20-21页
        2.1.3 QoS服务模型第21页
    2.2 综合服务(IntServ)第21-25页
        2.2.1 IntServ基本概念第22页
        2.2.2 综合服务主要构件第22-23页
        2.2.3 资源预留协议RSVP第23-24页
        2.2.4 IntServ的局限性第24-25页
    2.3 区分服务(DiffServ)第25-30页
        2.3.1 区分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6-28页
        2.3.2 区分服务的工作模型、原理第28-29页
        2.3.3 DiffServ基本服务类型第29页
        2.3.4 区分服务中的关键技术第29-30页
    2.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第30-33页
        2.4.1 基本概念第30-32页
        2.4.2 MPLS基本原理第32页
        2.4.3 MPLS体系结构第32-33页
        2.4.4 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第33页
    2.5 端到端QoS(End-to-End QoS)第33-36页
        2.5.1 MPLS与DiffServ的端对端QoS模型第34页
        2.5.2 RSVP为MPLS提供资源QoS模型第34-35页
        2.5.3 RSVP与DiffServ的端对端QoS模型第35页
        2.5.4 在DiffServ上提供IntServ服务第35-36页
    2.6 组播QoS第36-37页
    2.7 QoS方案优劣的衡量指标第37-40页
第三章 标记算法的研究现状第40-60页
    3.1 影响标记算法公平性的因素第40-41页
    3.2 Seddigh等人关于TCP吞吐量的实验研究第41-44页
        3.2.1 RTT对TCP吞吐量的影响第42页
        3.2.2 汇聚流中单流数量对TCP吞吐量的影响第42-43页
        3.2.3 目标速率对TCP吞吐量的影响第43页
        3.2.4 数据包尺寸对TCP吞吐量的影响第43页
        3.2.5 非响应性流对TCP吞吐量的影响第43-44页
    3.3 其它关于带宽共享公平性的实验研究第44-46页
        3.3.1 J.F.de Rezende的研究结果第44页
        3.3.2 J.Ibanez等人的研究结果第44-46页
    3.4 基于令牌桶的调节器第46-48页
        3.4.1 令牌桶(Token Bucket)第46-47页
        3.4.2 令牌桶在DiffServ中的应用第47页
        3.4.3 单速率三色标记算法(srTCM)第47-48页
        3.4.4 双速率三色标记算法(trTCM)第48页
    3.5 基于时间滑移窗口的调节器第48-53页
        3.5.1 基本的时间滑移窗口算法第48-51页
        3.5.2 改进的tswTCM标记算法(Improved tswTCM,ItswTCM)第51-52页
        3.5.3 基于记忆的TCP友好数据包标记算法第52-53页
    3.6 其它类别的调节器第53-57页
        3.6.1 自适应的数据包标记算法第53-55页
        3.6.2 基于公式的数据包标记算法第55-57页
    3.7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第57-60页
第四章 一种自适应的公平标记算法--AFM算法第60-78页
    4.1 AFM算法的设计第60-64页
        4.1.1 设计思想第60-61页
        4.1.2 可利用带宽的估计第61-62页
        4.1.3 目标速率的统计第62页
        4.1.4 带宽重分配第62页
        4.1.5 计量器、标记器第62-64页
        4.1.6 源端抑制第64页
    4.2 仿真实验第64-65页
        4.2.1 仿真试验第64-65页
        4.2.2 仿真试验参数第65页
    4.3 结果及分析第65-73页
        4.3.1 目标速率的影响第66页
        4.3.2 RTT的影响第66-68页
        4.3.3 数据包尺寸的影响第68-69页
        4.3.4 单流数量的影响第69-71页
        4.3.5 是否存在非响应流第71-72页
        4.3.6 拥塞窗口和慢启动阀值的变化第72-73页
    4.4 AFM算法的布置第73-74页
    4.5 AFM公平算法的分析第74-75页
    4.6 AFM算法存在的问题第75-76页
    4.7 总结及将来的工作第76-78页
第五章 TCP协议的研究现状第78-100页
    5.1 TCP协议研究的演进第78-84页
        5.1.1 Tahoe TCP第78-79页
        5.1.2 Reno TCP第79-80页
        5.1.3 New-Reno TCP第80-81页
        5.1.4 SACK TCP第81-82页
        5.1.5 Vegas TCP第82-84页
    5.2 无线环境中的TCP协议的研究第84-86页
        5.2.1 无线网络的特点第84-85页
        5.2.2 TCP协议在无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第85页
        5.2.3 无线环境中的TCP协议研究的方向第85-86页
    5.3 现有的无线环境下的TCP协议第86-94页
        5.3.1 TCP-Probing第86-88页
        5.3.2 WTCP第88-89页
        5.3.3 WWP(Wave and Wait Protocol)第89-91页
        5.3.4 TCP-Real第91-92页
        5.3.5 I-TCP(Indirect TCP)第92-93页
        5.3.6 其它的TCP协议实现第93-94页
    5.4 错误检测机制第94-96页
    5.5 错误恢复机制第96-97页
    5.6 本论文所提出的TCP协议第97-100页
第六章 TCP-Rab协议第100-122页
    6.1 相关工作--Westwood第100页
    6.2 TCP-Rab的设计思想第100-101页
    6.3 接收端的拥塞控制机制第101页
    6.4 发送端的拥塞控制机制第101-104页
        6.4.1 带宽估计第101-102页
        6.4.2 拥塞控制策略第102-104页
    6.5 TCP-Rab性能模型第104-111页
        6.5.1 拥塞避免阶段的吞吐量模型第104-107页
        6.5.2 拥塞避免阶段与慢启动阶段混合的吞吐量模型第107-111页
    6.6 仿真实验第111页
    6.7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1-120页
        6.7.1 带宽估计的准确性第111-113页
        6.7.2 拥塞窗口及慢启动阀值的设置第113-114页
        6.7.3 瓶颈带宽对吞吐量的影响第114-115页
        6.7.4 RTT对吞吐量的影响第115-116页
        6.7.5 链路错误率对吞吐量的影响第116-117页
        6.7.6 公平性第117-119页
        6.7.7 友好性第119-120页
    6.8 TCP-Rab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工作第120页
    6.9 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128页
    7.1 本论文的总结第122-125页
        7.1.1 QoS研究的综述第122页
        7.1.2 标记算法的研究第122-124页
        7.1.3 TCP协议的研究第124-125页
    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25-128页
        7.2.1 对QoS研究的展望第125-126页
        7.2.2 对带宽共享公平性研究的展望第126-128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镍动力电池材料氢氧化镍的高温高倍率性能改进研究
下一篇: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