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13-19页 |
1.2.1.1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1.2 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研究 | 第14页 |
1.2.1.3 会计盈余管理研究 | 第14-15页 |
1.2.1.4 盈余信息的时效性研究 | 第15页 |
1.2.1.5 盈余反应系数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1.6 会计盈余变动与成交量变动的关系 | 第16页 |
1.2.1.7 信息披露的时间效应研究 | 第16-17页 |
1.2.1.8 信息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效应研究 | 第17-19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19-23页 |
1.3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23-26页 |
1.3.1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信息与股票市场行为理论概述 | 第26-53页 |
2.1 单人决策理论 | 第26-32页 |
2.1.1 方法论概要 | 第26-29页 |
2.1.2 信息系统 | 第29-32页 |
2.2 会计职业界对决策有用观的反应 | 第32-35页 |
2.3 信息与股票市场 | 第35-36页 |
2.4 市场有效性理论概述 | 第36-43页 |
2.4.1 对市场有效性的再定义 | 第38-40页 |
2.4.1.1 收益预测研究 | 第38-39页 |
2.4.1.2 事件研究 | 第39页 |
2.4.1.3 私人信息检验 | 第39-40页 |
2.4.2 有效市场理论评述 | 第40-41页 |
2.4.2.1 市场价格本身反映所有的信息 | 第40-41页 |
2.4.2.2 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 第41页 |
2.4.3 有效证券市场对财务报告的意义 | 第41-43页 |
2.5 信息不对称 | 第43-46页 |
2.6 研究盈余公告市场效应的问题概要 | 第46-50页 |
2.6.1 市场反应的原因 | 第46-47页 |
2.6.2 寻找市场反应 | 第47-48页 |
2.6.3 分离系统因素和特定公司因素 | 第48-49页 |
2.6.4 报酬与盈余的比较 | 第49-50页 |
2.7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 第50-53页 |
2.7.1 存货模型 | 第51-52页 |
2.7.2 信息模型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应用交易量方法对定期报告信息含量的研究 | 第53-77页 |
3.1 理论方法介绍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53-60页 |
3.1.1 股票价格对信息的反应研究 | 第53-54页 |
3.1.2 股票交易量对信息的反应研究 | 第54-60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60-65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60页 |
3.2.2 数据样本 | 第60-61页 |
3.2.3 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61-65页 |
3.2.3.1 超常交易量的估计方法 | 第62页 |
3.2.3.2 非预期盈余的估计方法 | 第62-63页 |
3.2.3.3 公司规模的估计方法 | 第63-65页 |
3.3 假设检验结果 | 第65-69页 |
3.3.1 假设一:非预期盈余与股票超常交易量正相关 | 第65-67页 |
3.3.2 假设二:公司规模与股票超常交易量负相关 | 第67-69页 |
3.4 区分非预期盈余为正、负的子样本的进一步检验 | 第69-71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3.6 本章小结及政策建议 | 第74-77页 |
3.6.1 小结 | 第74-75页 |
3.6.2 政策建议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年度盈余报告的发布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 第77-104页 |
4.1 引言 | 第78-82页 |
4.2 实证模型 | 第82-85页 |
4.2.1 模型选择 | 第82-83页 |
4.2.2 LSB模型 | 第83-85页 |
4.3 数据样本 | 第85-86页 |
4.4 年度报告的发布对买卖报价价差的影响 | 第86-87页 |
4.5 年度报告的发布对买卖报价价差组成成分的影响 | 第87-92页 |
4.5.1 对信息不对称成分1的影响 | 第87-89页 |
4.5.2 对指令处理成分1的影响 | 第89-90页 |
4.5.3 对指令持续成分1的影响 | 第90-92页 |
4.5.4 小结 | 第92页 |
4.6 年度报告的发布对报价价差成分日内变动模式的影响研究 | 第92-101页 |
4.7 本章小结及政策建议 | 第101-104页 |
4.7.1 小结 | 第101-102页 |
4.7.2 政策建议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我国股票市场对定期报告的持续反应异象研究 | 第104-125页 |
5.1 引言 | 第104-107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107-114页 |
5.2.1 事件研究方法 | 第107-109页 |
5.2.2 数据样本 | 第109-110页 |
5.2.3 研究变量设计 | 第110-114页 |
5.2.3.1 非预期盈余的估计方法 | 第110-112页 |
5.2.3.2 非正常报酬率的估计方法 | 第112-113页 |
5.2.3.3 公司规模的估计方法 | 第113页 |
5.2.3.4 统计检验 | 第113-114页 |
5.3 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 第114-119页 |
5.4 公司规模因素对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异象的影响 | 第119-123页 |
5.5 结论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投资者意见分歧和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异象 | 第125-139页 |
6.1 理论框架 | 第126-128页 |
6.1.1 公告后持续调整异象与投资者意见分歧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26-127页 |
6.1.2 文献综述 | 第127-128页 |
6.1.3 测度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意见分歧 | 第128页 |
6.2 数据选择与变量定义 | 第128-133页 |
6.2.1 样本及数据选取 | 第128-129页 |
6.2.2 研究变量设计 | 第129-133页 |
6.2.2.1 非预期盈余的估计方法 | 第129-130页 |
6.2.2.2 非正常报酬率的估计方法 | 第130-131页 |
6.2.2.3 公司规模的估计方法 | 第131页 |
6.2.2.4 市场流动性的估计方法 | 第131-132页 |
6.2.2.5 投资者意见分歧的估计方法 | 第132-133页 |
6.3 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 第133-137页 |
6.3.1 单变量检验 | 第133-135页 |
6.3.2 多变量回归分析 | 第135-137页 |
6.4 结论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4页 |
7.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139-142页 |
7.1.1 关于会计盈余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发现 | 第139页 |
7.1.2 关于年度报告的发布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发现 | 第139-141页 |
7.1.3 关于我国股票市场定期报告公布后市场持续调整异象的研究发现 | 第141-142页 |
7.1.4 关于投资者意见分歧和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 | 第142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2-14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