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促进中风患者拇指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缩略词表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综述第10-19页
    1. 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第10-13页
        1.1 上肢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第10-11页
        1.2 运动功能重建的相关机制第11-12页
        1.3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2. 中风后拇指运动功能障碍与康复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2.1 拇指主要运动及其相关肌肉的解剖结构第13-14页
        2.2 手功能与拇指功能的临床意义第14-15页
        2.3 中风后拇指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3. 低频电刺激改善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第16-19页
        3.1 低频电刺激的概述及主要临床应用第16页
        3.2 低频电刺激改善偏瘫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3.3 屈-伸肌交替刺激模式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优势第17页
        3.4 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临床研究第19-32页
    1. 一般资料第19-21页
        1.1 病例来源第19页
        1.2 诊断标准第19-20页
        1.3 病例纳入标准第20页
        1.4 病例排除标准第20-21页
        1.5 病例剔除、脱落、中止标准第21页
    2. 治疗方法第21-22页
        2.1 常规治疗第21页
        2.2 分组治疗第21-22页
    3. 评价方法第22-25页
        3.1 M600肌电及关节活动度运动检测系统第22-24页
        3.2 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腕、手)第24页
        3.3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部分)第24-25页
        3.4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25页
        3.5 疗效评价第25页
    4. 统计学方法第25-26页
    5. 结果第26-32页
        5.1 基线资料第26页
        5.2 低频穴位电刺激组与电针组治疗对中风患者拇指内收肌群肌力影响的对比研究第26-27页
        5.3 低频穴位电刺激组与电针组治疗对中风患者拇指关节活动度影响的对比研究第27-28页
        5.4 低频穴位电刺激组与电针组对改善中风患者拇指运动功能的量表评分的对比研究第28-30页
        5.5 低频穴位电刺激组与电针组总有效率的研究第30-32页
讨论第32-38页
    1. 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对中风后拇指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第32-34页
        1.1 不同参数对中风后拇指运动功能障碍治疗的影响第32-33页
        1.2 刺激部位及模式与拇指运动功能重建的关系第33-34页
    2. 低频穴位电刺激的选穴依据第34-35页
    3. 研究结果分析第35-38页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第43-47页
个人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