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创新点第11-12页
第2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基本情况概述第12-18页
    2.1 P2P网络借贷概论第12-14页
        2.1.1 P2P网络借贷的含义第12-13页
        2.1.2 P2P网络借贷的特征第13-14页
    2.2 P2P网络借贷的出现原因分析第14-15页
        2.2.1 信贷市场多层次的发展需求第14页
        2.2.2 新科技的发展及网络的大众化第14-15页
        2.2.3 大众理财意识的增强第15页
    2.3 我国P2P网络借贷迄今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5-18页
        2.3.1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第15-17页
        2.3.2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第3章 英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第18-24页
    3.1 英国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情况第18-19页
        3.1.1 英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思维第18-19页
        3.1.2 英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机构第19页
    3.2 美国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情况第19-22页
        3.2.1 美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思维第19-20页
        3.2.2 美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机构第20-22页
    3.3 英美P2P网络借贷法律监管对我国监管的启示第22-24页
        3.3.1 英美两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比较第22-23页
        3.3.2 我国应从英美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中获得的相关启示第23-24页
第4章 P2P网络借贷与相关法律问题的界定第24-34页
    4.1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第24-25页
        4.1.1 P2P网络借贷本质是借贷法律关系第24页
        4.1.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准金融机构性质第24页
        4.1.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居间性质第24-25页
    4.2 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有关合同问题第25-30页
        4.2.1 P2P网贷平台产生的合同法律关系第25-27页
        4.2.2 P2P网贷平台中合同效力待定的具体问题第27-28页
        4.2.3 P2P网贷平台中合同有无效力的具体问题第28-30页
    4.3 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及的其他主要问题第30-34页
        4.3.1 有关平台资金存管问题第30-31页
        4.3.2 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问题第31-32页
        4.3.3 P2P网贷平台引发的信用风险问题第32-34页
第5章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规制与完善的建议第34-41页
    5.1 对P2P网络借贷进行法律规制的法理基础第34-35页
        5.1.1 法秩序价值的要求第34页
        5.1.2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第34-35页
        5.1.3 契约精神第35页
    5.2 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法律的具体措施第35-41页
        5.2.1 确定监管主体,审查合同主体及合同目的第35-37页
        5.2.2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加强社会配套制度建设第37-38页
        5.2.3 引入第三方担保和风险准备金制度,降低资金风险第38-39页
        5.2.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注重保护消费者相关权益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链融资定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以白酒保兑仓业务为例
下一篇: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策略选择的循证研究